第二节 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准备一、中国驻印军的整训

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率少数人员退到印度。新编第 38 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掩护英军撤退, 并由缅甸提定以北向印度撤退,于 5 月底到达印度英帕尔,副司令长官兼第

5 军军长杜幸明率军部直属部队和新编第 22 师(师长廖耀湘)由缅甸大洛、

新背洋向印度撤退,于 8 月初到达印度迪布鲁加尔。

1942 年 4 月中旬缅甸战役急剧逆转之际,史迪威令助手格鲁伯准将赴重庆向蒋介石呈送《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计划书》,提出经缅甸通往中国的陆空运输线很可能被日军切断,武器装备难以运送中国,建议精选中国官兵 10 万人,到印度去训练,拨用中国所得祖借物资中的装备,由美国军官训

练,组成 2 个军,每军 3 个师,另加 1 个师及伞兵 6 个营为后备,并另训练若干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这个计划得到了蒋介石的原则同意。

1942 年 6 月 3 日,史迪威自印度飞返重庆,4 日,晋谒蒋介石,再次提出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蒋介石原拟令转入印度的中国官兵在印度休息几个月后,从西藏返回国内,在听取了史迪威的计划后,批准了他的计划。随后,又同意空运 5 万军队到印度进行训练。美国方面也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美国陆军部作战司还建议,援助中国租借物资应取决于中国先从事军队整改,而中国的军事成就则是继续祖借法的唯一可接受的保证, 从而使训练计划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兰伽训练基地可容纳 2 万人,史迪威原设想在此训练装备中国军队 10

万人,并提出在此训练中国军官,作为回国教练 30 个师之用。后经蒋介石决定,除在兰伽训练基地训练中国军官外,中国驻印部队亦留此训练补充,并由租借器械内配给装备,并规定,中国驻印部队的整训、管理、纪律方面, 由中国军官负责;装备、教练方面,由美国军官负责。卫生、伙食、营养、医药、运输等方面由英印军官负责,限 1943 年 2 月完成之。教练营以史迪威任长官,罗卓英为副长官,波特诺为教育长。8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 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波特诺为参谋长,温剑鸣为副参谋长。

8 月 4 日,史迪威飞抵兰伽,主持兰伽训练。中国驻印部队已先后入营。

26 日,兰伽训练营正式开始工作。自 9 月以后,每月利用货运飞机返程时由昆明空运中国士兵到印度,使中国驻印军不断得到补充和加强。兰伽训练营以训练步兵和炮兵为主,学习使用美械装备和若干专门的训练课目。随后为了适应缅北丛林作战的需要,又进行了丛林沼泽地区作战的训练。

在中国驻印军整训的过程中,中、美之间在军权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史迪威曾提出营以上军官均由美国人担任,并且先由美国调来了 300 名军官,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但史迪威的这一企图,立即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反对。史迪威在同军政部谈判时坚决要求至少有权处决少校以下不服从其命令的军官,解除少校级以上军官的职务。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后, 这种矛盾便更加突出,致使 1942 年 10 月底,蒋介石被迫调罗卓英回国,并撤消副总指挥部。

1942 年 9 月,史迪威曾擅自将新编第 38 师改为 10 个炮兵营,以孙立人

为炮兵指挥,将新编第 22 师改为 5 个步兵营,长官部所属宪兵均编入步兵, 以廖耀湘为步兵指挥。这样就实际上取消了师的建制。中国方面为巩固中国驻印军的建制,以撤换罗卓英为条件,将驻印军改编为新编第 1 军,下辖新

编第 22 师和新编第 38 师,任命郑洞国中将为军长。史迪威调到印度的 300

名美军军官只好一部分留在兰伽任教官及管理人员,另一部分于 1943 年 1 月被派到昆明建立训练基地,训练远征军及驻滇部队干部。

兰伽训练营于 1944 年 1 月完成训练工作。受训结业的中国官佐有 2626

人,士兵 29667 人,按照由美方建议经军政部核准颁发的《中国驻印军编制

装备表》补充、装备新编第 22 师、新编第 38 师和新编第 30 师以及中国驻印

军总指挥部直局部队。中国驻印军各师由 3 个步兵团和榴弹炮营、山炮营、

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等组成,每师约 1. 5 万人,各种车辆 300

余辆,骡马 1000 余匹,榴弹炮 12 门,山炮 24 门,各型迫击炮 234 门,防坦

克炮 36 门,轻重机枪 468 挺,火焰喷射器 85 具,火箭发射筒 108 具,冲锋

枪、卡宾枪各约 400 支。通讯能力、机动性能、火力均大为增强,官兵体质、战斗技能,都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