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国第 9 战区仍与日军第 11 集团军隔新墙呵对峙于
湘北地区。至 1941 年 9 月前,第 9 战区所辖兵力为 11 个军共 30 个师,作战
地境:左与第 6 战区(1940 年增设)为石门桥(常德南方 15 公里)、连山
湖南岸、大通湖北岸、洞庭湖北岸亘长江至武昌之线;右与第 3 战区为抚河、鄱阳湖口之线。
4 月,原陆军部次官阿南惟畿中将接替园部和一郎就任日军第 11 集团军
司令官,此后,第 11 集团军即就 1941 年夏秋之际发动对长沙方面的进攻作战进行了研究和准备。但是,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苏德战争爆发,7 月 2 日,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秘密从事对苏武力准备,不惜对英美开战,已无力再投入更多的机动兵力,不得不缩小战役规模。其最后确定的作战目的是:予第 9 战区敌军一次沉重打击。
自 8 月中旬开始,日军第 11 集团军即在湘北集结兵力,秘密抽调第 3、
第 4 师,第 13 师早渊支队,独立混成第 14 旅平野支队、江藤支队,第 33
师(主力已调华北)荒本支队,坦克第 13 团、独立炮兵第 14 团、独立工兵
3 个团等部队,连同原驻鄂南之第 40 师、原驻湘北之第 6 师,先后向岳阳、
①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3),朝云新闻社,1983 年版,第 360~361
页。
临湘以甫青冈驿、桃林一带地区集结。并以第 1、第 3 飞行团和海军第 1 分遣舰队协同作战。此次日军接受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兵力分散的教训,将主力“并列于狭窄的正面上,以期进行纵深突破。”①
中国第 9 战区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总结的基础上,于1941 年 3 月制定了《第
9 战区反击作战计划》,确定的作战方针是:“在赣北、鄂南方面,对非主攻方面之敌,力求夹击于崇仁、新涂以北、宜春、万载、铜鼓、修水以东地区,及修水、长寿街、梅仙以北地区,予以各个击破;在湘北方向,则诱敌主力于汨罗江以南金井、福临铺、三姐桥以北地区,反击而歼灭之。”①
至 9 月上旬,第 9 战区兵力部署如下:第 99 军担任汉寿、青山一带湖防
及湘阴、营田、归义间湘江、汨罗江守备。第 27 集团军以第 4 军守备鹿角至
公田间新墙河南岸阵地,第 58 军守备黄岸市、九岭之线阵地;第 20 军守备
通城、铁柱港及杨芳林各线阵地。第 30 集团军以第 78 军守备观音阁、潭埠
之线阵地;第 72 军以一部守备东坑岭、留咀桥之线阵地,主力集结于三都南
北地区。第 19 集团军担任赣北守备。第 37 军集结于长乐街、瓮江铺间地区。
军事委员会直辖之第 26 军集结于浏阳、普迹市一带地区;第 10 军集结于衡山、渌口附近。
1941 年 9 月 7 日,日军第 6 师为掩护其第 11 集团军主力于岳阳、临湘
地区集结,向中国守军第 4 军大云山阵地攻击,次日占领该地,后被守军收复。17 日,日军第 3、第 4、第 6、第 40 师展开于新墙河北岸之线。18 日凌晨,日军主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分由新墙、潼溪街、四六方、港口各附近强渡新墙河,突破南岸守军阵地。守军第 4、第 20、第 58 军等部与日军展开激战,在予日军以一定的杀伤后,即转移至双石洞、向家洞一带翼侧阵地。与此同时,日军平野支队在海军的支援下,由洞庭湖向湘江口西侧青山附近登陆,进攻芦林潭,企图从左翼威胁长沙。
- 日,突破新墙河的日军未遭重大抵抗,迅速沿黄市、大荆街、关王桥一带进逼汨罗江北岸,其第 3、第 6 师各一部进至汨罗江南岸新市、颜家铺、浯口各附近。此时,第 9 战区依照反击作战计划,令第 99 军主力于归义以西
亘湘江间占领阵地,第 37 军于汨罗江南岸新市、浯口之线占领阵地阻击日
军;令第 26 军由金井向瓮江推进,第 10 军由衡山向捞刀河以北急进,第 74 军由新喻向浏阳附近急进,准备于汨罗江以南三姐桥、金井以北地区反击日军。但第 9 战区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竟被日军窃收并破译,日军遂放弃“将主力用于湘江方面”的方针,决定“于捞刀河北方地区捕捉歼灭敌军”
①。
- 日,日军第 3、第 4、第 6 师强渡汨罗江,并将正面逐次向东移动,
企图包围汨罗江南岸中国守军的右翼。其第 40 师沿关王桥、长乐街以东山地,经三枣桥进攻瓮江。
24 日,第 37 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第 4、第 3、第 6 各师,跟踪第 37
军向栗桥、福临铺、金井进迫,并攻击第 10 军阵地。25 日,第 10 军阵地多
处被突破,遂与第 37 军一起向捞刀河南岸转移。同日,薛岳将第 9 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出长沙,移往湘潭。
①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 年版,第 380 页。
① 蒋纬国:《抗日御侮》第 7 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 年版,第 80 页。
①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 年版,第 415 页。
26 日,第 74 军由万载到达长沙东面的春华山附近。奉军事委员会命令,
第 6 战区第 79 军向长沙增援,先头第 98 师到达长沙东北石子铺,主力向岳
麓山推进;第 7 战区暂编第 2 军由广东北上增援,先头暂编第 7 师到达长沙, 军主力正向株洲运输。
26~27 日,第 74 军在春华山、永安市附近地区,与日军第 3、第 6 师及第 40 师一部遭遇,损失惨重,28 日,向普迹市东方撤退。
28 日,日军渡过捞刀河向长沙亘创阳河之线推进。26~28 日,由湘西增
援的第 79 军第 98 师及由广东增援的暂编第 2 军暂编第 7 师,在长沙东郊与
渡过浏阳河及捞刀河之日军第 4 师和早渊支队发生激战。
27 日下午,日军早渊支队一部自长沙城的东北角冲入,当晚,早渊支队全部进入长沙。29 日,日军第 4 师也开进长沙,日军第 3、第 6 师在永安市附近击退第 74 军后,向株洲方向突进,其一部冲入株洲。
日军第 11 集团军在发起此次作战时,日军统帅部即“要求作战尽快结
束。”①到 9 月 27 日,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损耗很大,战线过长,后勤保
障困难,遂决定结束作战,并于 10 月 1 日开始撤退。
10 月 2 日,军事委员会在得知日军退却的情报后,命令第 9 战区立即开
始追击,相机收复岳阳。第 9 战区即以第 79 军向长乐街、新市方面跟踪追击;
第 58 军向关王桥、第 72 军向杨林街分别实行超越追击;令原留置日军侧后的第 4、第 20、第 99 军在马鞍铺、青山市、麻峰咀、金井一带截击日军。10 月 5 日,日军突穿第,战区的拦截线,北渡汨罗江继向新墙河以北退却。6 日,第 9 战区追击部队渡过泪罗江,8 日越新墙河,日军退守原阵地,中国军队恢复原阵地。在此期间,日军第 34 师及独立混成第 14 旅主力分别于 9
月 26 日向赣北武宁及高安地区进攻,与第 30 集团军及第 19 集团军之各一部发生战斗,10 月 1 日退回原阵地。
中国方面为配合第二次长沙会战,9 月 20 日,军事委员会令第 3、第 5、第 6 战区各以有力一部出击,策应第 9 战区作战,其中第 6 战区所属部队,
曾乘敌空虚猛攻宜昌。9 月 28 日,第 6 战区以约 15 个师的优势兵力向宜昌
发动猛攻,日军第 13 师拼死顽抗,双方展开激战。10 月初,日军第 13 师死伤惨重,一面将后勤人员、伤兵投入战斗,一面紧急求援。
10 月 8 日,日军第 11 集团军急令第 39 师驰援宜昌。10 日,第 6 战区部
队发动总攻击,日军第 13 师陷入绝境,师长内山英太郎中将甚至写下遗书,
准备自杀。11 日,日军第 39 师增援到达战场,挽救了第 13 师的危局。宜昌
作战是 1941 年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主动发动的进攻战役。在这次反攻作战
中,歼灭日军近 7000 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第 9 战区指导的失误,致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并
追击到株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中国军队伤亡及失踪达 7 万人。但日军也
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伤亡达 2 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