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下苏浙皖边

日军在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同时,为了确保京沪杭三角地带,防止美军在浙江东部沿海登陆,谋求沿海海上交通和舰艇基地的安全,1944 年8 月至 10 月实施浙东作战。8 月 22 日,日军第 13 集团军以第 70 师从武义附

近进攻中国第 3 战区,占领丽水,9 月 9 日占领温州。9 月 27 日,又以独立

混成第 62 旅,在海军协同下,在福州沿海登陆,10 月 4 日占领福州。

这时,美国有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登陆作战的设想,并希望将来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时能得到中共的配合。1944 年 8 月 21 日,毛泽东致电新四军

副军长张云逸、代政治委员饶漱石、参谋长赖传珠:新四军第 5 师地区美军已派人去,我们已允许其设无线电网并向其供给情报,还答应允许他们派人来新四军军部井在上海及沿江沿海设无线电网,其目的不但目前便利美军轰炸日军,而且准备将来登陆作战取得配合。

  1. 月 27 日,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条件,对苏浙皖地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为此,中央建议除浙东游击纵队、苏南部队积极发展外,派叶飞

(新四军第 1 师副师长)、朱克靖等率两个主力团,并由华中局抽调苏南、

浙江籍一批干部,随同南渡长江,汇合江南第 16 旅共同担任南进浙江的任

务;中央还建议恢复新四军第 6 师师部。

  1. 月 9 日,华中局表示“我们完全拥护中央关于发展苏浙皖与浙江的方

针。”并根据熟悉浙江情况的第 1 师师长粟裕的请求,决定由他率领苏中第一批主力部队,执行南进任务,24 日中央回电同意。

为了配合美军登陆,并准备夺取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大城市,11 月 2 日,毛泽东、刘少奇致电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请他们考虑下列步骤:成立苏浙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苏南及全浙,将来必要时设立中央分局领导之,准备再从第 1~第 4 各师共调 5~6 个团南进;准备抽调大批干部南下。

  1. 月 26 日,中央进一步指示:“新四军西进、南下两个任务中。应以南进发展苏浙皖地区为主要任务,江北兵力应尽可能抽调南下”,并通告“八路军暂时没有部队抽调南下”,要求新四军独立自主地处理好发展新区与巩固原有根据地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华中局确定计划先由江北暂派12 个团分批南下(含第一批粟裕率领的 3 个团 8000 余人),必要时再抽调兵力南下。

新四军第一批南下部队——第 1 师第 7 团、特务 1 团、特务 4 团等 3 个

团 8000 余人,在粟裕率领下,于 1944 年 12 月 27 日分东、西两路渡江南下,

1945 年 1 月 6 日于浙江长兴地区与第 16 旅会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1 月

13 日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军区司令部驻长兴西北的仰峰(4 月移至孝丰)。随即对部队进行整编:以原在苏南的第 16 旅为第 1 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下辖第 1、第 2、第 3 支队(支队相当于团);以原浙东游击纵队为第 2 纵队,司令员何克希,

政治委员谭启龙,所属部队原番号不变;以苏中首批南下部队为第 3 纵队,

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阮英平,下辖第 7、第 8、第 9 支队。同时,确定了进军部署:以第一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控制天目山东北侧莫干山和杭嘉湖地区;以第 3 纵队两个支队进至誓节度、广德、泗安公路以南,

配合第 1 纵队行动,1 个支队在广德、泗安公路南北地区掩护后方交通;第 2

纵队除继续巩固四明山山区外,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作战。2 月 12

日,第 1 纵队向莫干山地区挺进,沿途打击日伪军,粉碎了安吉、梅溪等地日伪军的出拢,占领了杭州西北的递铺、三桥埠之线,控制了武康、德清两城,全部进入莫干山区。

正当新四军积极向日伪军进攻时,第 3 战区令苏浙皖挺进军指挥 5 个团

的兵力,由天目山、孝丰地区向新四军第 3 纵队发动进攻,企图切断第 1 纵队后路,消灭南下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被迫自卫,经两次天目山反击作战, 击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控制了东、西天目山和临安县城。

  1. 月中旬,叶飞、金明(新四军第 3 师政治委员)率苏中两个团南渡长江,安全到达江南,4 月 26 日,与苏浙军区领导机关在孝丰东南的吴家道会合,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金明则担负地方党的领导工作。叶飞所带部队编为第 4 纵队,司令员廖政国,政治委员韦一平,下辖第 10、第 11、第12 支队。

  2. 月 29 日,顽军再次开始进攻,进占天目山。苏浙军区部队被迫退至孝

丰城后,伺机反击,至 6 月 23 日将来犯之敌大部歼灭。新四军南下苏浙皖边的部队,克服困难,英勇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胜利地反击了顽军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完成了发展东南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