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 11 集团军渡江攻击作战
在渡江各兵团展开攻击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鉴于中国驻印军已开始攻击密支那,日军难以调兵增援滇西,遂于 5 月 22 日命令中国远征军: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奉今后,当即命令:第 20 集团军(辖第 53 军、第 54 军、预备第 2 师)为右集团
军,仍照原计划攻击腾冲;第 11 集团军(辖第 6 军欠预备第 2 师、第 71 军、
第 2 军)为左集团军,攻击龙陵,并限 5 月底以前完成攻击准备。
第 11 集团军奉今后,立即变更部署,进行攻击准备,并于 5 月 22 日制定了渡江攻击计划,其方针是:“集团军为攻略龙陵、芒市,决以主力由惠仁桥、迄七道河间地区各渡口,渡过怒江,重点置于右翼,向龙陵、芒市包围攻击。”①并以第 71 军为右翼攻击军,第 2 军(欠新编第 33 师)为左翼攻
击军。该集团军于 5 月 30 日在怒江左(东)岸,完成攻击准备。
第 11 集团军当面怒江西岸的日军,为第 56 师主力,以龙陵为核心,在其前方配置两大据点:一为滇缅公路上的松山;一为镇(康)芒(市)公路上的平戛,松山据点最为坚固。日军配置于松山、龙陵之间的兵力,为该师第 113 团主力,平戛、芒市间,为第 146 团主力。各个据点均储备有大量粮食、弹药,可作长时间独立作战。高黎贡山地势险峻,尤其松山附近地区, 扼滇缅公路的要冲,山高坡陡,其间多处悬崖峭壁,无法攀登。日军在此盘据两年,在大小松山、阴登山、大垭口、滚龙坡等地,以圆木及钢板等修筑了据点群及独立据点,准备长期坚守。
第 11 集团军各部队,于 6 月 1 日全面发起攻击。第 71 军(配属第 6 军
新编第 39 师)自 6 月 1 日至 3 日,各部队分别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
各附近渡过怒江。其新编第 28 师(欠第 84 团)于 6 月 4 日攻克腊勐,向松
山进攻,久攻不下。第 71 军主力第 87、第 88 师并配属新编第 28 师第 84 团,
沿毕(寨渡)龙(陵)道路南侧地区向龙陵突进,于 10 日进抵龙陵近郊,并向龙陵日军发起攻击。龙陵日军据守城内、外据点,顽强抵抗,双方陷入苦战。此时,日军约 1500 人自腾冲方面,沿腾龙公路,向龙陵增援,15 日越过龙川江。第 71 军以第 87 师主力迎击,双方激战于龙陵北侧地区,反复肉
搏,双方伤亡重大。同时芒市方面日军约 600 人,也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
- 师第 84 团激战于放马桥附近,该股日军主力虽被第 84 团阻止,但其一部
仍进入龙陵城。于是,第 11 集团军下令停止攻击,并向后转移阵地,准备尔
后再次攻击。又令新编第 39 师由龙江桥经三甲街向龙头街进出,掩护军的右
翼。18 日,日军由各方集中于龙陵的日军,约有 5000 余人,并于 21 日分向
第 71 军各师反击,战斗激烈,双方陷入对峙。
第 11 集团军左翼攻击军第 2 军(欠新编第 33 师和第 9 师第 25 团)于 6
① 蒋纬国:《抗日御侮》第 9 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 年版,第 225 页。
月上旬,自三江口南北地区渡江后,以第 76 师围攻平臭,其余部队向象达前
进。6 月中旬当龙陵战况紧张之际,集团军令第 76 师第 227 团向龙陵推进,
策应第 71 军作战,但第 71 军战局仍未好转,继缤后撤至黄草坝南北之线。
远征军总预备队第 8 军于 6 月初推进至惠通桥附近,并在新编第 28 师掩护下,逐次渡江,其荣誉第:师在 6 月中旬渡江完毕,向励外街推进。22 日, 该师加入第 71 军对龙陵的攻击,龙陵方面的战局才靠稳定。28 日,第 71 军
再兴攻势、激战至 7 月 7 日,于日军沉重打击,日军被迫逐次向龙陵城郊撤
退,第 71 军乘胜迫近城郊,与日军形成对峙。龙陵方面的日军共计有第 56
师主力第 113 团、第 146 团、还有增援的第 53 师第 119 团主力和第 2 师第
- 团 1 个营,企图固守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