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进战略的确立与日、美会谈破裂
日本的北进或南进,始终是日本最重大的战略抉择。日本原定的世界战略是,先灭亡中国,取得有利的战略态势和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尔后乘势席卷南北。然而,侵略者第一步就触到霉头。日本在侵华战争陷入僵局的条件之下,为摆脱战略困境,一直窥伺着有利的南北进时机,以求在新冒险中找到出路。
在德苏战争爆发之际,北进论确曾高涨一时,它要求配合德国立即进攻苏联,在获取对苏作战胜利之后再转南方,外相松冈和陆相东条是北进论的代表性人物。但海军和陆军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员强调首先南进。而关东军的报告则强调:“对苏行使武力需要相应的准备时间,实际上难于过早和过急地加以实施。”这两种意见的折衷,就是日军的“熟柿攻击政策”的确定。它显示了日军愿望强烈却又无力北进的困境。其后,随着德苏战争局势的明朗化,南进论日益占据上风,并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确立。
日本的侵华战争及其在东方的扩张,决定了日本同美英两大国的矛盾冲突难以缓解。但日本要在侵华作战的同时展开对美英之战,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国家力量都是难以承受的。因而,日本决定推行分离美英战略,即趁英国受制于欧战的形势,劫掠英法等国在远东的利益,另与美国谈判,努力避免对美战争。
1940 年 11 月 9 日,日本任命同罗斯福有私交的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
1941 年二、三月间先后派出近卫的好友、产业组合中央金库理事井川忠雄和陆军省军事科长岩畔豪雄赴美进行会谈。双方商定了《日美谅解方案》, 其基本内容:(1)日本政府声明,三国同盟是防御性组织,而且,以此同盟为依据之军事义务,仅当德国遭受现未参加欧洲战争国家的攻击时始得履行
①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2)朝云新闻社,1968 年,第 305 页。
之;(2)根据日中之间的协定,日军撤出中国,尊重中国的独立,不要求赔偿,蒋政权和汪政权合并,承认满洲国等。在这些条件下,美国劝告蒋政权实行和平;(3)日美间进行通商和金融合作;(4)美国协助日本获得必需物资;(5)谋求太平洋的政治安定,等等。美国政府希望同日本保持和平关系,同意上述方案作为谈判的基础,但同时由国务卿赫尔向日本提出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四条原则:(1)保证领土完整和尊重主权;(2)不干涉内政;
(3)机会均等;(4)维持太平洋的现状。①
4 月 18 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就日美会谈事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4
月 22 日,访欧并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的松冈回国,对日美会谈的开展情况大为不满,它与松冈的四国同盟构想大相径庭。于是松冈重新提出了更为强硬的三条原则:(1)有助于结束日中战争,即让美国不再插手中国:(2)不与三国同盟条约相抵触;(3)遵守对德国的国际信义。据此拟出修正案,在5 月 3 日的联席会议上通过。5 月 12 日野村大使正式将《建议草案》交给赫尔国务卿,该案要求美国承从日本的“共荣圈”,协助日本在东南亚获得所需资源。承认近卫之原则等,实质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东南亚的扩张,等等。6 月 21 日,美国对日本作出综合正式答复。关于三国同盟、中日关系以及南方问题的看法同日本的要求相去甚远,并同时表示松冈等亲德意轴心派是日美关系的障碍。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继续审查讨论美国的建议,松冈坚持同德国协调步伐,鼓吹立即向北进攻苏联,拒绝美国的建议,并于 7 月 14 日训令驻美使官拒绝美国议案,于是,松冈同近卫首相、野村大使的关系恶化。7 月 16 日,近卫内阁总辞职,18 日第三届近卫内阁上台,外相由海军上将丰田贞次郎出任。这样,日本终于以内阁辞职方式,罢免了亲德意派的松冈外相。
日本的南进战略占据上风。7 月 23 日,发市命令进入法属印支南部,至30 日完成这一侵入,迈出向南扩张的又一重大步骤。同时又全力拉拢美国, 企图通过继续谈判而得到美国的让步,8 月 7 日,近卫首相指示野村大使, 联络同罗斯福的直接会谈。面对日本这种既打又拉的扩张政策,美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强调必须以赫尔四原则为基础先进行预备会谈。
日本一方面全力展开对美谈判,另一方面也定下对美开战的决心。8 月16 日制出《帝国国策施行要点》,由 9 月 6 日御前会议加以批准:“一、在
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之下,拟以 10 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二、与上述并行帝国将使用所有外交手段于美英以努力贯彻帝国之要求。⋯⋯ 三、前项外交谈判到 10 月上旬尚不能达到我方要求的时候,当立即下定决心对美(英、荷)开战。”①日本的南进战略终于完全确立。
日本所推行的对美谈判,是配合武力南进的一个步骤。美方亦不甘在日本咄咄逼人的南进势头下表示让步,10 月 2 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式向野村大使递交备忘录,重申美方的四条原则,要求日本撤走在中国及印支的军队等。而日本军政当局所坚持的条件,按 10 月 12 日五相会议上东条英机陆相所强调:“一、日美谈判问题不能变更以驻兵问题为中心的主要政策;二、中国事变成果不能动摇。有关驻兵问题,陆军一步也不能退让。”②在 10 月 14
①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671 页。
①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425 页。
②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518 页。
日阁议上,东条还强调:“如果接受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即被毁灭, 进而要危及满洲国的存在,动摇对朝鲜的统治。⋯⋯要还原成满洲事变之前的小日本,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③东条、杉山等强硬派还对内阁施加压力: “必须以 10 月 15 日为限期”作出最后决定。④这期间,东京军政界还风传, 即将发生政变。在强硬派的压力之下,近卫内阁被迫于 16 日辞职。18 日主战派头子东条受命组阁,它标志着为推行南进,日本在政治体制上的准备完成。东条内阁在一系列会议基础上,于 11 月 1 日的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
定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并由 11 月 5 日的御前会议最后批准:“一、帝国为打开目前危局,完成自存自卫态势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而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应采取下列措施:(一)发动武力时间定为 12 月初,陆海军要完成
作战准备。⋯⋯(二)对美谈判到 12 月 1 日午前零时为止,如获成功可中止武力之发动。”⑤
在日美谈判过程中,美国方面曾试图部分牺牲中国利益,对日妥协以避免战争冲突,遭到中国反对。毛泽东曾于 1941 年 5 月 25 日发表声明,揭露美国远东慕尼黑阴谋。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步骤。11 月 24 日,驻美大使胡适按国民政府外交部训令,连夜访问美国政府要员,反对美国对日妥协、牺牲中国利益。
25 日正在访问美国的宋子文也走访了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斯塔克等军政界要人,阐明了中国的要求。美国方面也担心中国的抵抗如果失败, 美英各国在远东太平洋上的利益必将更加危险。终于在 26 日,再由赫尔向日本在美谈判的大使野村及特使来栖递交备忘录,其中有无条件从中国撤军和从法属印支撤军,否认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权,放弃在华特权,放弃三国同盟等条件。面对美国的强硬要求,12 月 1 日,日本御前会议对战争作了最后部署,按既定计划,对美开战。
③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O 年版,第 520 页。
④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东亚战争开始经纬》(5),朝云新闻社,1974 年版,第 125 页。
⑤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2),第 5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