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德会战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企图、方针、部署
1943 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区,盟军也在计划反攻缅甸。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由四川、湘南调滇、印,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为此,除了付诸于武力,别无其它方法可寻”。日军杉山参谋总长认为,对中国采取攻势,“杀出一条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决中国事变的唯一重要方策。”
1943 年 8 月 28 日,日军中国派遣军制定了《1943 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其作战方针为:“派遣军务确保现占领地区之安定。特别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实行有组织地歼灭共产党军队为目标,并以第11 集团军及第 13 集团军的主力,分别实施常德和广德作战。于明年春季,
以华北方面军及第 11 集团军实施打通平汉线作战。全面加强防空,以第 3 航空兵师配合地面作战外,迅速恢复和提高作战能力,以灵活的战术摧毁中国的航空兵作战力量。”《大纲》要求华中方面军的第 11 集团军对湖南常德发动进攻,作战企图是:“进攻常德附近,搜索并消灭中国军的主力,摧毁中国第 6 战区的根据地,削弱中国军继续抗战的企图,牵制可能调往云南的中国军兵力,以策应南洋方面的作战。”①
日军大本营根据战场形势,同意其中国派遣军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日军认为:“湖南素有‘湖南丰收,四川饥馑’之称。而常德则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对,为重庆军补给命脉所在。我军将该地占领,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②
常德会战日军由第 11 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指挥,调集第 3、第 13、第 39、第 58、第 68、第 116 师等部,总兵力约 10 万人。
1943 年夏,日军第 11 军实施鄂西会战后,已进至江陵、监利间长江右
(西)岸宛市、石首、华容之线,对洞庭湖西侧地区构成威胁。1943 年 10
①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1942、1943 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 年版,第 450 页。
②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1942、1943 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 年版,第 459 页。
月,日军第 11 集团军以湘北、鄂西的第 40、第 13 师,集结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区,并从安庆、九江、南昌等地区调第 39、第 3、第 116、第 68 师, 分别集结于江陵、郝穴、石首、监利等地区,并在监利、沙市问江面,泊集舰船 30 余艘,滨湖河议泊集汽艇 300 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汉地区集中飞
机约 50 余架。于 10 月 31 日完成作战准备。
中国第 5、第 6、第 9 战区,于 1943 年夏鄂西会战中止后,与武汉方面军日军形成对峙状态。此际,国民政府先后由第 6、第 9 两战区抽出兵力转移于云南及印度,准备打通中印公路。迄至 1943 年 9 月,日军开始频繁调动,
第 6 战区根据情报,判断敌企图对本战区发动进攻。立即修订防御计划。规定作战方针是:“以巩卫陪都为目的,兵力重点配置于石牌、廓河两要塞, 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逐次打击敌军,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廓河等地区,再以第二线兵团,协同第一线兵团对敌实施机动作战,歼灭进攻之敌。”
常德会战中国第 6 战区第 10、第 26、第 29、第 33 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 9 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 30 个师约 20 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于 1943 年 10 月 10 日完成常德会战计划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
作战准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于 10 月 27 日,电令中国空军对岳阳、沙
市地区集结的日军进行轰炸,并致函第 14 航空队,准备配合常德会战。
中国军队常德会战的部署是:第 6 战区以第 10 集团军之第 79 军及 66 军一部,守备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线;江防军以第 30、第 18、第86 军守备石牌要塞、宜都(不含)、榮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区;第 29 集团
军以第 44、第 73 军守备甘家厂、宫墙、南县之线。第 6 战区直辖部队第 87
军、第 94 军集结于秀山、建始地区。军事委员会直辖第 74 军及其所属第 51、第 57、第 58 师,集结于常德、桃源地区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