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本政治、经济危机加剧,外交求和处处碰壁
法西斯德国的崩溃,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连遭惨败,己使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1945 年初,日军大本营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 1945 年中期为限。”
① 〔苏〕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 年版,第 650,第 665 页。
②日本国力枯竭,矛盾与危机日益加深。
长期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使日本帝国主义经济走向崩溃。日本是一个岛国,幅员狭小,资源贫乏,难以支持大规模长期的战争。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很大,由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嗣后又发动太平洋战争,随着在侵略战争中的夫利及长期战争中大量物资消耗,使军费开支逐年增加,发展到无限膨胀的程度。1937 年,日本军费开支 32.7 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 234 亿日元的 14%。1944 年,军费开支 735 亿日元,占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 745 亿 日元的 98.5%。③
日本的庞大军费开支是靠在国内大量发行公债、增加税收和对占领区资源的掠夺来偿付的。到 1937 年,日本政府发行公债累计 118.92 亿日元,1945
年为 1295.60 亿日元。滥发国债,也远远填不满侵略战争不断扩大所需军费开支的无底洞。因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费开支 53%靠发行公债,27%是靠对占领区国家的直接掠夺,其余 20%主要是靠增加税收。①
公债、税收的逐年增加和扩大,直接导致的是日本国内恶性的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以日本 1936 年批发物价指数为 100,1937 年上升到 125.5%,1945年上升到 350.3%。②
物价上涨,使日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困境。到 1945 年 7 月,每人每日供应定量仅有 280 克,其中尚有 17.8%杂谷、薯类等代食品。其他生活必需品更是匮乏非常,因而黑市泛滥,人民怨声载道。总之,1945 年春夏,日本“人民处于饥饿、寒冷、囚首垢面的状态,象奴隶和囚犯一样地朝朝暮暮过着忐忑不安的生活。城市住宅由于军需生产的膨胀而极度不足。征用工挤在就地搭起的窝棚里仅仅能够容身而已。”③
日本的战争经济体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败局。据联合国和盟军总部统计,如果以 1937 年为 100,日本的生产总指数在 1944 年达到 144,到 1945 年则降到 57。换一句话说,战争末期日本的生产比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减少近 50%。到 1945 年 3 月底,由于日本海军已彻底被击溃,飞机、舰船遭到毁灭性打击,特别是日本从南太平洋占领区域掠夺战略物资的运输线被切断,国内资源枯竭,储备告罄,其石油储存量仅有 40 万吨,海主作战已难以
保障,汽车所用燃料和重油至二季度即将全部用空。和 1943 年相比,钢材生
产量下降 35%,储备仅 26 万吨,造船业下降 27 %。飞机制造业的生产在
1944 年最高时为 28392 架,到 1945 年则降到 11000 架。轻武器的生本下降
50%。到 1945 年 7 月,日本“燃料保存量,陆、海军加在一起,也只有 79800
千升(其中海军约 20800 千升),而当时每月的消费量,即使限制训练和航
空战斗,也需要约 24600 千升;但每月的生产量还不满 10000 千升。海军的控制量,还不够计划拥有飞机出击一次的用量。”①
日本战争经济的破产,加剧了国内严重的政治危机。受战祸深重的广大工农群众,构成了反战厌战、罢工和闹租佃纠纷等各种斗争的主力军。当时
②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 年版,第 732 页。
③ 日本统计研究所八:《日本经济统计集》第 35l 页。
①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 4 卷,商务印书馆,1962 年版,第
② 《日本统计年鉴》第 634 页。
③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 4 卷,商务印书馆,1962 年版,第 8
①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 年版,第 825 页。
的日本虽然整个成了法西斯统治下的军事监狱,但工人的罢工斗争并未中断。1941 年至 1944 年间,即有 53443 人参加罢工。工人公开反抗困难较大,
斗争主要采取了合法的缺勤怠工等方式。据 1943 年 10 月日本厚生省的调查, 全国重要工厂的缺勤率为 14.2%,其中新征用者为 17.1%,工人一万人以上的缺勤率为 14.8%,有时达 24.5%。而且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人民生活的极端恶化,日益增大。在开始遭空袭后高达 49%,也就说,有一半的工人不上班。造船业的缺勤率在日本投降前一年从 24% ,增至 52%,飞机工业则从 21%增至 51%。②
日本农民为反对军国主义统治强征粮食和地主剥夺实物的佃租纠纷斗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1937 年,租地冲突共发生 4638 次,参加者达 41000
余人。1941~1944 年间的租佃纠纷有 10648 次,参加的佃农 91425 人。③
日本政治危机加剧的另一突出反映,是日本人民普遍存在的反战厌战情绪,明确表示相信战争已失败,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国内出现了广泛地“对现存制度的不满”。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统计,1944 年 6 月,日本国内对战争抱绝望情绪的人比 1943 年 12 月增加了一倍。对战争胜利抱怀疑情绪的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1944 年 6 月~12 月从 17%增至为 32%,1945年 6 月则达 55%,即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此时,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反战厌战情绪已经发展到“诅咒和怨恨天皇”的地步。据 1945 年 8 月日本内务省警保局保安科的一份报告书承认:“最近发生的对天皇失敬、反战反军及其他不轨言论,匿名投书和张贴匿名传单等情况,概括起来是这样:自 1942 年 4
月到 1943 年 3 月,总计 308 起,每月平均近 25 起。而 1944 年 4 月至 1945
年 3 月,则总计 607 起,平均每月 51 起,一直在急剧地增加。”①如此普遍的反战厌战情绪,无疑是日本法西斯统治土崩瓦解的先兆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政策彻底破产的突出反映。
日本政治危机的加剧,还表现在统治集团内部之政府、军部、重臣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难以调和。从 1937 年 7 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的六届内阁如走马灯似的先后垮台,其中平沼、米内、第三次近卫等四届内阁,都成为任期三至八个月的短命内阁,可见其内部矛盾之严重。1941 年 10 月 18 日,日本天皇敕令组阁的东条内阁,由东条英机兼集政府各要职于一身,实行法西斯独揽一切的军事专政,全力推行侵略战争政策,并多次改组,但也未能避免垮台的命运,于 1944 年 7 月 18 日垮台、
小矶内阁在 1944 年 7 月 22 日上台后,又因内部矛盾激化无法解决当前危机
而于 1945 年 4 月 5 日辞职。
日本统治集团在内外交困,特别在战争全局越来越不利的形势下,于1945 年 4 月 7 日推出前侍从长铃木贯太郎组织所谓“和平内阁”,逐渐转入公开寻求结束战争的出路,因此,又把议和问题提上了日程。
早在 1944 年 9 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制定议和条件,希 望争取国民政府停止抗战,借以从中国摆脱困境,全力进行对英美的战争。日本急欲与中国国民政府直接会谈,为此竟要南京汪伪政府去为它创造这种直接会谈的机会,由此可见日本统治集团处境之窘迫。11 月 10 日,汪精卫病死日本后,
② 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2 年版,第 681 页。
③ 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2 年版,第 682 页。
① 〔日〕藤原彰:《太平洋战争》,载《日本历史·现代史》第 185 页,东京岩波书店,1963 年 7 月版。
陈公博继承“汪位”,伪政权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暇,益加不可能为日本开解与重庆媾和的渠道。此时,南京伪立法院副院长缪斌诡称,可充当中日议和之说客,“受重庆政府的委托,愿为日华和平谈判而尽力”。①日本小矶国昭求和心切,竟于 1945 年 3 月邀他前往东京商讨中日和平问题。此举遭到日本朝野许多人的指责,而缪斌的活动实际上表演了一场政治行骗的丑剧, 结果日本的求和又一次落空。小矶国昭被迫于 4 月 5 日辞职。
4 月 7 日,铃木贯太郎内阁成立,东乡茂德出任外相。此时,日本政府则企图利用苏联与英美的矛盾,把求和的希望寄托于苏联的斡旋。东乡起用前首相广田弘毅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举行会谈,在 6 月间会谈了 4 次。因
苏联政府早在 2 月间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上已承诺对德战争结束后二
或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于 4 月 5 日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所以对日本的谋和反应甚为冷淡。5 月 11、12 和 14 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 要努力防止苏联参加对日战争、并请苏联从中斡旋,同英美进行和谈。6 月22 日,美军全部攻占冲绳岛,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天皇亲自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提出迅速谋求结束战争的途径,确定通过苏联驻日大使和日本驻苏大使向苏方交涉,希望苏联以“中立国”的身分在日本和西方盟国之间进行调停,沟通谈判渠道。接着,天皇下令,派遣近卫文麿为特使,携带天皇的亲笔信,赴莫斯科请苏联出面斡旋和平。另一方面,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挑拨英美与苏联的关系,致使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于 1946 年 7 月 10 日发表正式声明,否定所谓美日接触之传闻,保证:“美国政府的政策将一如既往, 立足于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从而戳穿了日本的阴谋行径。7 月 12 日,东乡电告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要求苏联接见近卫特使,并说在避免无条件投降的原则下,日本愿意和谈。而苏联却迟迟不予答复。
与此同时,7 月上甸,日军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命秘密到河南省周口的新站集,会见中国第 10 战区副司令长官何柱国,提出:“日本希望日华两国的直接和平谈判,不知中国方面是否有接受的打算?”何柱国强调说:“日华单独和平在《开罗宣言》以后的今天,无论如何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日本如果希望同中国和平,那么必须同时要把世界和平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事项。”①中日单独议和的幻想完全破灭。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从而完全堵住了日本有条件求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