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中国战场的变化第一节 欧洲、北非及太平洋战场先后转入反攻

一、苏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苏德战争的根本性转折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约60 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 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于 1942 年夏,在苏德战场上由全面进攻改为在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夺取石油资源, 占领富饶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然后北取莫斯科, 南出波斯湾。希特勒甚至妄想在消灭苏军主力后移师西线,对付英美,夺取中近东和印度,沟通德日在军事上的直接联系,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1942 年 4 月 5 日,希特勒下令集中主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突击。5 月德军占领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和哈尔科夫。苏军接连失利,南翼形势急剧恶化。7 月中旬,德军 B 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军第 6 集团军(保卢斯上将任司令)受领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共辖13 个师,约 27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 3000 门,坦克约 500 辆。由第 4 航空

队(作战飞机近 1200 架)担负支援任务。在会战过程中,德军又先后调坦克

第 4 集团军、第 2 集团军、匈牙利第 2 集团军、罗马尼亚第 3、第 4 集团军

和意大利第 8 集团军,加强该方向上的兵力。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 7 月 12 日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铁木辛哥元帅任方面军司令员(7 月 23 日起由戈尔多夫中将担任)。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长约 530 公里,纵深 120 公里的地带。方面军能与德军对抗的,起初实际上只有第 62、第 63 集团军的 12 个师,约 16 万人,2200 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近 400 辆坦克。空军第

8 集团军仅有飞机 454 架。此外,远程航空兵有 150 至 200 架轰炸机,及防

空航空兵第 102 师的 60 架歼击机支援战斗。方面军的基本兵力集中在顿河大

弯曲部。苏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构筑了 2 道

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于纵深 60 公里的 4 道防御围廓,即外层围廓、中层围廓、内层围廓、市区围廓。这些围廓在会战开始前未及构筑完毕,但对城市防御起了重要作用。先后参加会战的部队,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及斯大林格勒军级防空地域。

斯大林格勒会战,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开始,至 1943 年 2 月 2 日结束, 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苏军防御阶段和苏军反攻阶段。

苏军防御阶段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到 11 月 18 日,苏军先后进行了两次

战略性防御战役。从 7 月 17 日到 9 月 12 日为第一次防御战役。在此期间,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在城市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大量消耗德军突击兵团,打破了德军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计划。苏军预先构筑的防御工事在阻止德军进攻、减慢其前进速度上发挥了作用。从 9 月 13 日开始到

  1. 月 18 日结束为第二次防御战役。其中包括东南方面军在市区和城南实施的防御交战,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城北实施的进攻行动。B.N.崔可夫中

将指挥的苏军第 62 集团军和M.C.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 64 集团军担负保卫

城市的任务。9 月 13 日,德军第 6 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分别从东方的亚历山大罗夫卡地域和从东北方向的萨多瓦亚车站地域实施进攻。苏军进行英勇抵抗,市区战斗极为激烈。德军 13 日攻入市区,14 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在这紧急时刻,苏军近卫第 13 师于 9 月 16 日夜渡过伏尔加河, 增援保卫城市的战斗,并于当日夺回了马马耶夫岗。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 逐街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反复达 13 次之多,损失很大,德军始终未能占领整个城市。苏军在防御交战中,大量消耗了德军的力量,不仅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在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挡住了进攻的敌军,而且通过顽强的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集结了预备队,为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苏军反攻阶段从 1942 年 11 月 19 日开始到 1943 年 2 月 2 日结束。

1942 年夏秋,德军对斯大林格勒久攻不克,为增加东线作战兵力,利用

美英盟军尚未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向苏德战场增调 67 个师并组建 16 个新

兵团,使东线兵力在 11 月前增加到 620 余万人,火炮 5.1 万余门,坦克和强

击火炮 5000 余辆,作战飞机 3500 架,再次在苏德战场集结了强大的作战力量。

在此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已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业已恢复并有所发展,为部队提供的武器装备数量增多,质量改善;同时还得到了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苏联的敌后游击运动更加活跃;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和部分海军;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消耗和分散了日本海军主力和部分陆军兵力,使苏联减少了后顾之忧。苏军兵力已增加到约 660

万人,50 毫米以上火炮 7.7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7300 余辆,作战飞机

4500 余架。苏军总参谋部在 9 月开始制订反攻计划。11 月 13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代号为“天王星”的反攻计划。苏德双方一场决定战争胜负的较量,就这样开始了。

1942 年 11 月 19 日和 20 日,苏军西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从绥拉菲摩维奇和克列茨卡亚一线,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萨尔帕湖一带先后发起大规模反攻,于 11 月 23 日在卡拉奇以东的苏维埃茨基会师,合围德军第 6 集团军全

部和坦克第 4 集团军一部,总共 22 个师,约 33 万人。德军为援救被围集团, 临时组成了两个突击集团,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集团、托尔莫辛集团。12 月12 日,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集团沿铁路北上,遭到苏军的顽强阻击。12 月 19

日,德军增调 1 个坦克师再度发起进攻。23 日前,德军坦克第 4 集团军坦克

第 57 军进至梅什科瓦河,一度与被围德军集团相距不到 40 公里。但德军在进攻中损失惨重。12 月 24 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梅什科瓦河一线转入反攻。近卫第 2 集团军和第 51 集团军分别从北面和东北向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方

向实施突击,第 5 突击集团军从顿河西岸向南突击。

12 月 29 日晨,苏军攻占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德军向西和西南退却。至

  1. 月底,苏军歼灭了罗马尼亚第 4 集团军,并重创德军坦克第 4 集团军的坦

克第 57 军,将合围的对外正面椎到距德军被围集团 200 泵 250 公里以外,为彻底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圆环”的作战计划,决定由顿河方面军负责歼灭被围之德军第 6 集团军。1943

年 1 月 8 日,苏军指挥部向被围德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停止抵抗缴械投降。

但德军仍坚持顽抗到底。 1 月 10 日清晨,苏军发起进攻。10 日至 25 日,德军死伤 10 万余人,仍负隅顽抗。26 日,苏军从东西两翼发起强大攻势,将

德军整个防线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1 月 31 日,南部德军被苏军彻底击溃,

保卢斯元帅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北部德军残部于 2 月 2 日在斯大林格勒近郊被苏军歼灭。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结束。在整个会战中,苏军共歼灭德军 150 万人,占苏德战场上德军作战总兵力的 1/4。其中, 从 1942 年 11 月 19 日至 1943 年 2 月 2 日,在斯大林格勒一带即歼灭德军 80

多万人。在交战的个别阶段,双方参战兵力在 200 万人以上,火炮和迫击炮

2.5 万门,坦克 2000 余辆,各种飞机 2340 架。从 1943 年 1 月 10 日至 2 月 2 日,歼灭德军 22 个师。顿河方面军俘虏德军官兵 9.1 万人,其中军官 2500 多名,将军 24 名。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德军遭到苏军的致命打击后,元气大伤,已不可能对苏军发动全面进攻,而只能转入防御。这样,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就开始转入苏军之手,希特勒德国则开始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坟墓。正象毛泽东所指出的:“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象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①苏军为发展斯大林格勒反攻的胜利,于 1943 第一季度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等方向发起总攻,收复罗斯托夫、库尔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并打破了德国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完成了苏德战场上的战略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