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没收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

官僚资本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产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官僚资本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矿业方面均有所发展,并在新兴的银行业中占有很大的势力。辛亥革命后,官僚资本转到了北洋军阀手中。

但是,只是在一九二七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开始以后,官僚资本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便它的封建性、买办性、军事性、垄断性表现得那样强烈和直接,如同毛泽东所指出的,“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毛泽东选集》弟 4 卷第 1197 页)。

国民党新军阀所建立的军事独裁政权,依靠其政治军事力量,在经济上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压榨,很快地集中了巨大的财富,形成了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以及陈果夫和陈立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集团。他们首先通过筹措内战经费来增进他们的财富,而筹措战争费用的手段, 则是通过发行钞票、增加赋税、筹借公债、乞求外债等来进行的。其次,通过种种巧取豪夺的手段来取得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官僚资本借以控制全国经济命脉的中心是金融垄断。四大家族依靠军事独裁政权的力量建立与控制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等“四行二局”,从而确立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地位。与此同时,四大家族凭借雄厚的金融力量,独占与控制了工业、商业等其他许多经济部门,并在各地购置地产,广泛掠夺各阶层人民。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发展到最高峰。他们接收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在我国的敌伪财产,并在内战中大发战争财。

解放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三分之二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百分之八十。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拥有二百九十一个工矿企业,掌握全国钢铁百分之九十,煤百分之三十三,电力百分之六十七,水泥百分之四十五以及全部石油和有色金属的生产。官僚资本控制着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以及百分之四十四的轮船吨位,还有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随着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国家没收了一切以前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官僚资本企业。把大银行、几乎全部铁路、绝大部分黑色冶金工业和其他重工业部门的大部分企业,以及轻工业某些最重要的部门都收归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经过改造,便产生了在国民经济中占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

对于没收官僚资本的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包含有两重性: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堤民主革命的性质; 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过去有一种说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种说法, 混淆了两个革命阶段,是不对的;但只就反对官僚资本来说,是具有两重性质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全部官僚资本,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