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根据这个主要矛盾,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这一矛盾的实质,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三句话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最初表述。这个表述,就其所要表达的基本精神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在文字的表述上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说法,容易使人误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整个地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或者我国在社会制度方面已不存在继续改进的问题,因而影响人们对主要矛盾的认识。至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提法,则由于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同今天的实际情况已不完全符合。因此,把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的,它充分地汲取了八大的成果,又比八大的提法更为准确。一方面,它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明白无误他说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者的需要,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从而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什么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人民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因而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呢?从理论上讲, 这是由人民革命的目的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它要改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旧社会被奴役被剥削的状况,使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但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要能实现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这个愿望,就必须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进行革命、进行阶级斗争并不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目的。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人民长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接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铲除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如果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没有完成的时候,由于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还不可能集中主要力量来解决这个根本任务的话,那么,随着私有制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尽

管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激化的可能,但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剥削制度的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了),就不能不把发展生产力,以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全集》第 27 卷第 235 页)。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以后,毛泽东在一个时期也明确指出过:“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375 页、377 页),因而号召全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方面来。以后由于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错误,提出和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因而这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前也未能真正实现。

由于长期的“左”的思想和政策的影响,由于十年内乱,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性,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我们国家的底子本来很差,虽然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几亿人口搞饭吃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交通技术大部分还相当落后,如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的技术一般还停留在五十年代水平,铁路使用的蒸汽机车至今仍占机车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许多领域内大约相差一、二十年。正因为这种社会生产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不能不受到很大的限制。满足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业等等,都还存在不少困难, 遗留了许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集中全党全国的主要力量,把解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成为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它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断然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际上就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时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我们说,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表现在对阶级斗争、主要矛盾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一九七九年三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他说:“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日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 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同年六月,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起草、经政治局讨论尔后由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主要矛盾作了这样的表述:“现在,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在本世纪

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目前很低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到现代化水平, 为此而改革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妨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部分,扫除一切不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旧习惯势力,这就是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全国人民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历史决议》对主要矛盾的概括同这些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应当注意的是,《历史决议》对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这里使用的概念是“社会生产”,而不是“社会生产力”。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社会需要是相对于社会生产而言的, 社会生产力是相对于社会生产关系而言的。社会生产力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但毕竟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的一个方面。为了发展社会生产,不仅仅要大力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还包括要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以至于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就是说,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水平,使社会主义生产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康生等人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和行动,诬蔑为“修正主义”,并且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在实践上造成了巨大危害,在思想理论上也造成了极大混乱。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些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硬说有个所谓“唯生产力论”的话,那么它所表达的,不能是别的,只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唯”字在哲学用语中,不过是指本原的、决定的意思,如“唯物论” 确认物质是本原的、决定的东西,“唯心论”则是把精神当作本原的、决定的东西。被林彪、康生等人批判的所谓的“唯生产力论”,无非是确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从而对上层建筑来说,是本原的,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些基本观点。确认这些基本观点是不是就否认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呢?没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生产关系既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既能够延缓旧经济基础的灭亡,也能够有力地帮助新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但正如恩格斯所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未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如果认为“我们否认经济运动的政治等等反映对这个运动本身的任何反作用,那他就简直是跟风车作斗争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77 页,第 486 页)。林彪、康生等人所批判的“唯生产力论”,并不是恩格斯在这里所批评的庸俗经济唯物主义。鹿俗经济唯物主义者是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一个派别, “唯生产力论”则是林彪、康生等人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当然,被他们称为“唯生产力论”的那些观点尽管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也完全没有必要把“唯生产力论”

作为一个科学的术语接过来继续使用,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已经完全充分地、准确地表达了这些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