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广大人民处于贫病交加的悲惨境地,各种疾病猖撅流行,人口死亡率很高,平均寿命短。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防病治病,发展卫生事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重要内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乡卫生面貌和人民健康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解放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多年,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破坏社会生产力,现在已治愈病人和消灭钉螺的面积占原有总数三分之二,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县(市)已达到二百四十多个,使流行县(市)数比解放初期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过去田园荒芜、十室九空的严重流行区,现在到处呈现人寿年丰、欣欣向荣的景象。疟疾发病人数解放前年发病数曾高达三千万人, 现在已下降到三百三十万人,有八百六十二个流行县(市)的发病率降到万分之五以下。地方性甲状腺肿已治愈近一千万人,有一百多个县控制了新发病例。其它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的发病人数也明显下降,尤以小儿麻痹、麻疹、白喉、百日咳、乙型脑炎、新生儿破伤风等下降更为显著。我国人口死亡率已由解放前的千分之二十五左右下降到千分之六点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幅度更为突出。死因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的死因统计分析表明,呼吸系疾病、肺结核、消化系疾病、急性传染病在死因构成中的比重都已明显下降,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相对上升,成为主要死因。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平均寿命比解放前大大延长。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基金用于人民医疗保健的部分日益增加。财政支出中的卫生事业费,一九八○年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十点四倍。一九八○ 年同一九四九年相比,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从三千六百余个发展到十八万余个,增加了四十八点二倍;医院病床从八万张发展到一百九十八万二千张,增加了二十三点八倍;专业卫生工作人员从五十四万一千人发展到三百五十三万五千人,增加了五点五倍,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一九八○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已发展到一百○九所,在校学生十四万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八点二倍; 中等医药学校达到五百五十五所,在校学生二十四万五千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十四点九倍。解放前,全国医药科研机构只有四所,到一九八○年已发展到二百八十二所,附设于高等医药院校的科研机构有三百多个。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八○年,先后有三十八个国家邀请我国派医疗队去帮助工作,累计已派出医务人员五千五百多人次,目前在国外工作的有一千多人。我国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优良技术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根据防病治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有计划地发展了医药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末,就基本改变了解放前化学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状态。到一九八○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七十八亿三千万元,除保证国内需要外,还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

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解放后在加强城市和工矿卫生事业建设的同时,一直把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作为重点。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基本普及了县、区(社)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六十年代又进一步加强了大队一

级基层卫生组织的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和人员培训基地的县、社、队三级医疗卫生网。到一九八○年底,全国农村医院的病床数已从一九四九年的二万张发展到一百二十一万多张,专业卫生工作人员达到一百七十七万多人,八亿农民最必需的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有了初步保障。

我国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有祖国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有众多的中医和民族医,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中医药事业受到摧残,处于日渐衰败的境地。解放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中医政策和团结中西医的方针,指导我们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 努力继承发展祖国医药学,使中医药事业得到新生,使我国卫生事业的人力、技术和药物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到一九八○年,全国建立的中医医院达到六百七十八所,高等中医学院和中等中医学校各二十多所,中医药研究院所四十七所,中医专业队伍二十六万二千人,被开发利用的中草药已达五千多种。在组织部分西医学习中医,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药学的基础上,培养造就了一支中西医结合的专业队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为保护人民健康,发展我国医学科学,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三十二年来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还很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在卫生战线贯彻落实,卫生事业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