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
用两种遗传特性不同的品种作父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第一代,往往比父母本有较强的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生产力,这就叫做杂种优势。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水稻杂种一代获得的优势。水稻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作物。要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第一,就要培育出雌花发育正常、雄花花粉发育不正常、不能自交结实、而要靠接受别的水稻花粉授粉才能结实的雄性不育系;第二,为使雄性不育系不会断种,还须培育雄性不育保持系。它的雌雄性器官发育正常。用它的花粉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一方面能使不育系结籽, 而另一方面,其后代仍然保持雄性不育;第三,为了产生杂种,还要有雄性不育恢复系。它的雌雄性器官发育也正常,用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所结的杂种后代就可以恢复育性。利用这个一代杂种生产,可以得到很强的优势。培育出这三种性质不同的水稻,配制出优势强的杂交种,一般要求产量比普通良种增产百分之二、三十,这是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国外在几十年前, 就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一直未能用于生产。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袁隆平等,一九六四年开始进行研究,经过一些挫折,一九七○年冬在海南岛发现雄花不育的野生稻,为我国育成杂交水稻打开了突破口。一九七二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织全国性的科研协作,把我国解放后育成的一些籼型矮杆稻品种二九南、珍汕九七、威二十、威四一等转育成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经过与国内外大量水稻品种测配试验,找出国际水稻所选育的 IR24 和 IR26 等品种作雄性不育恢复系,配制出一批一代杂交种, 如南优二号、六号,威优二号、六号,汕优二号、六号等,优势很强,一般比水稻良种增产百分之二十左右。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或双季晚稻栽培, 在大面积上亩产达一千斤左右,高产田可以达到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斤。
一九七四年经小面积试种和优势鉴定,一九七五年即在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试种,面积达五千六百亩。一九七六年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二百零八万多亩。截至一九八一年累计种植面积达三亿三千万亩。按平均每亩增产一百斤计算,增产稻谷三百三十多亿斤。
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对这项重大发明进行了评审,报请国务院批准,授予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