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最重要的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在教学中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的实践和探索。

  1. 从易到难,由少到多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 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开始安排自学内容时,不宜太难、太多,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简单的高次方程”这一节内容不多,学生易于理解,我就安排为自学课。先由我写出这节课的思考题,然后由学生阅读课文总结概括。在 45 分钟内, 学生就记住了高次方程、双二次方程等概念,并了解到解高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 2 种解法。简单易学和自学课程,使学生既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又增强了自信心。

  1. 形式多样,增加兴趣

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就须不断变化自学形式,增加学习新鲜感和兴趣。例如讲二次根式的化简时,我采用“竞赛”的形式,把印有本节

思考题的试卷发下,要求在 30 分钟内完成,比一比看谁答的好。这样学生兴趣很高,很快进入自学状态。时间一到,同桌交换阅卷,由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得到正确答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学法”教育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开阔学生眼界,以弥补教学形式单一的不足,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开辟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