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者剩余现令人需要的关系。

为了使我们的概念明确起见,址我们考虑供家庭消费之用而购买的茶的情况。让我们以个人为例,如果茶的份格是二十先令一磅,这个价格刚好使他每年购买一磅:如果价格是十四先令,刚好使他买西磅,如价格是十先令则买三磅,如价格是六先令则买四磅,如价格是四先令则买五磅,如价格是三先令则买六磅,而突际上价格是二先令,他的确买了七磅。我们必须研究他从以每磅二先令的价格购买茶的能力中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

价格如为二十先令刚好使他购买一磅,这个事突征明他从那一磅所得的全部享乐或满足与他把这二十先令用于购买其他东西所能得到的全部享乐或满足是一样大。当价格跌到十四先令时,他如愿意的话,仍可只买一磅。于是他就以十四先令得到对他至少值二十先令的东西;他将得到耐他至少值六先令的剩余满足,或换句话说,至少是六先令的消费者剩余。但事突上,由于他自己的自由选择他买了第二磅,这样就表明他认为第二磅茶对他至少值十四先令,这一点代表第二磅茶对他所增加的效用。他以二十八先令得到对

② 一切种类的茶在价格上同时按比例的下跌,可以减少对某一种茶的需要,这种 情况即使不是可发生的, 也是可理解的;如果茶的价格的大跌造成以上等茶代替这种茶的人,多于以这种茶代替劣等茶的人,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不同商品之间的分界线应在何处划分的问题,必须以具体研究的便利来解决。为了某些目的,也许最好是把中国茶和印度茶,甚至把一种品质精良的红茶和香红茶,当作不同的商品:每种商品各有单独的需要价格表。同时,为了另些目的,也许最好是把不同的商品,如牛肉和羊肉,甚至如茶和咖啡, 归人一类,以一张需求表来代表合在一起的两种商品的需要:但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茶若干两等于一磅咖啡,当然必须要有规定。

他至少值二十先令加十四先令,即三十四先令的东西。无论如何他的剩余满足不会因购买第二磅茶而咸少,这种满足对他至少仍值六先令。这两磅茶的全部效用至少是值三十四先令,而他的消费者剩余至少是六先令。一每次增加的购买量对他以前所决定的购买量的效用发生相反的作用,这个事突在作出需求表时已被考虑,因而不能重夏计算。

当价格跌到十先令时,他如愿意的话,仍可只买两磅;而以二十先令得到对他至少值三十四先令的东西,并且得到至少值十四先令的剩余满足。但事突上,他宁愿购又第三磅:因为他毫不在乎地这样做了,我们就知道他买第三磅并未减少他的剩余满足。他现在以三十先令买了三磅;其中第一磅对他至少值二十先令,第二磅至少值十四先令,第三磅至少值十先令。三磅的全部效用至少是值四十四先令,以此类推。

最后价格跌到二先令时,他买了七磅,这七磅对他的价值不去少于二十、十四、十、大、四、三和二先令,或者总计是五十九先令。这个总数测量出这七磅对他的全部效用,而他的消费者剩余(至少)是这十总数超过他突际为这七磅所付的十四先令之数——即四十五先令。这四十五先令就是他从购买茶所得的满足,超过他花这十四先令多买一点其他商品所能得到的满足之价值,因为他认为以其他商品的现行价格多买一盒这些商品是不上算的:如果以现行价格多买其他商品就不去使他得到消费者剩余。换言之,从他的时机和从在茶这样东西上环境适应他的欲望,他得到了值四十五先令的剩余享乐。如果没有这种适应,他无论出什么价格也不能得到茶,则他就去遭受得不到满足的损失,这神满足至少等于值十四先令以上。我们所知道的只是第二磅对他至少

* 英文是 farthing,值一便士的四分之一。——译者他刚好只值他所付出的份格。①

一 种商品可因几种用途而同时需要。例如,为了制造鞋子和行囊,对于皮革就有“复合需要”:并且对一物的需要也许以另一物的供给为条件,没有后者,前者就没有多大用处,如对棉花和纺纱工人的劳动,就有”联合需要”。其次,商人购买一样商品只是为了转卖出去,他对这样商品的需要,虽然受背后最终的消费者需要的支配,但这种需要也有它自己的某些特性。不过,上述各点最好到以后再加研究。

① 当代在经济思想方法上发生了一种很大的变化,是由于以下两个事实:第一,普遍采用半数学的用语, 来表明一方面是一样商品的小量增加,与另一方面是对这样商品所付的合计价格的小量增加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形式上把价格的这些小量增加说成是衡量愉快的相应的小量增加。前一步骤——也是重要得多的步骤——是古尔诺所采取的(见古尔诺:《财富理论中数学原理的研究》1838 年出版);后一步骤是杜波伊(见他所奢的一篇文章《公共工程的效用的衡量》1844 年发表)和戈森(见他所著《人类交换法则及由此而生的人类行为标准的发展》,1854 年版)所采取的。但是,他们的工作却被遗忘了,这种工作的一部分由瓦尔拉、杰文斯和门格尔在 1871 年差不多同时加以重做、发展和出版,稍后瓦尔拉也进行同样的工作。杰文斯以他的美妙的畅达和有趣的文体差不多马上引起公众的注意。他应用最终效用这个新的名称如此地巧妙,以致使得完全不懂数学的人,对于在因果关系上逐渐互相变化的两样东西的小量增加之间的一般关系,也能获得清楚的概念。甚至他的缺点也帮助了他的成功。因为,他确实相信李嘉图及其追随者因不注重欲望饱和律而使得他们关于决定价值的原因的说明极端错误,他使许多人认为他是在改正极大的错误: 而其实他只是加上了很重要的解释而已。他的杰出的工作是在于坚持以下的事实:市场中所需要的一物的数量之减少,表明个别消费者在他的欲望达到饱和点之后对于此物的欲望强度之减低;他的前辈学者,甚至是古尔诺,都以为这个事实非常明白而不必加以清楚说明,其实它并不因此而不重要。但是,由于杰文斯夸大了他喜爱的辞句的应用,不加限制地说(见他所著《政治经济学理论》第 2 版,第 105 页)一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