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例题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习惯于正向使用定律、法则、公式,因此容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从而使解题的思维受阻。教师在讲解定律、法则、分式时, 除安排正向应用的例题外,也应适当安排一些逆向思维的范例。初中数学教材中也体现了不少这方面的例子。如代数第三册课本 63 页的例题:

x+y=7

解方程组xy = 12

也可以逆用韦达定理、重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又如几何中的反证法,以及在应用题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问题,用综合法解答问题也是逆向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必须把握教材,注意发挥这方面范例的作用。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补充一些逆向思维的范例,如在学习了根的判别式以后,我补充了这样一道范例:

已知:a≠b,且(c—a)2-4(a—b)(b—c)=0. 试证:2b=a+c.

分析:(略)。

证明:∵a≠b,则由(c-a)2-4(a-b)(b-c)=0 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知,以(a-b)、(c-a)、(b-c)为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a-b) x2+(c-a)x+(b-c)=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又∵(a-b)+(c-a)+(b-c)=0,

∴x1=x2=1,

b − c

∴ a − b = x1 ·x2 = 1.

故 a+c=2b.

通过教材和教师补充的一些范例的学习,学生的逆向思维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