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商业的发展

帝国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促使工商业有较突出的发展。

相对和平的政治气氛,首先有利于各地的交往。在全帝国境内各族居民均可自由旅行①从幼发拉底到泰吾士河无需任何护照,商贸往来皆很方便。

这时期帝国境内广泛修建和扩展了交通大道,各省区建立了许多军营和殖民地,开辟了新市场和口岸,各关卡收税极低。陆路之外,水路交通更为重要。浦泰俄利、奥斯提亚、布隆图辛以及科苏加等重要港口运输繁忙,各港口之间有经常航班。内陆大量利用河流航行,北意大利湖区和波河流域大小船只往来频繁,莱茵和塞纳河上出现了新的集散地,科伦、卢泰提亚(即后来的巴黎)和卢图努姆(即后来的里昂)都已是重要河港。

除客观条件外,社会各阶层对工商业态度的改变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元首和出身骑士阶层的新官僚阶级已不像旧元老贵族那样对工商业不屑一顾,他们都很关心经济利益。元首及其近亲和下属们常通过购买、继承或没收等手段从各省取得大片矿区或土地,发展金属制造业。在意大利则发展制陶业供出口销售。罗马众多高贵男女也纷纷仿照元首的作坊,从事工商业营生。例如曾任执政官的道米提乌斯·阿活尔(Domitius Afer)本身就是个大制砖厂主,贵夫人如卡尔维亚·克里斯皮尼克拉(Calvia Crispi-nicla) 则作出口油酒生意赚大钱。

有元首和高官们的倡导,从罗马帝国初期开始,制造业和贸易便在全帝国境内发展起来。帝国的经济开始从个体单位的松散联合体,向相互联系、相互牵涉的一个有机整体转变。

如前一章所述,罗马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手工业各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除建筑业外,到公元后一世纪,在意大利卡普亚的制铜业和罗马的贵金属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制砖业、制陶业以及羊毛纺织业也有了能供应出

① 只埃及除外,那里不准罗马旧贵族豪门去,可能是怕他们控制谷物的生产和运输,影响京城的粮食供应。

口市场的生产规模。西班牙在旧有的银、锡矿业之外,更多的发展了铅的开采和制造,因地中海众多较大城市都仿照罗马,用铅制水管把清水引到住宅。高卢和多瑙河区的诺里克和伊利里亚也发展了冶铁业。此外,高卢还有有名的制陶业和纺织业。

手工业发展较早的地中海东岸诸城向来是罗马奢侈品的供应地,共和末年,西顿人发明了吹制玻璃器皿的手艺,到帝国初年,这种技术在帝国东部得到了快速的推广,腓尼基的西顿、推罗以及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都是有名的吹制玻璃的生产地。以后此术又经坎佩尼亚商人传入意大利。此外, 丝麻织品、纺织以及染色在地中海东岸和小亚细亚一些城市也有发展。

帝国境内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为帝国商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帝国内部的稳定以及交通网的发达又更加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从罗马帝国边境向北方沿多瑙河和莱茵河可直到北海和不列颠。到尼录时代这条商路已往来频繁。罗马商人又打开了远古时代即已通行但后来中断了的所谓“琥珀路”。这条路是从罗马边境线上的卡尔农图①向北沿奥德河谷或经北海通向波罗的海,古时为寻求地中海上层社会珍爱的装饰品“琥珀” 打开了这条商旅路线。到帝国时,不仅有琥珀交易,油、酒及陶器等可能是更大的交易,铜及其它金属器皿也沿这条路线被运到日耳曼腹地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

地中海区与东方的贸易路途遥远,历史悠久,早在罗马人之前已经打开。这条历史上有名的古代东西方通商之路十分艰险,它从罗马帝国境内开始, 首先沿幼发拉底河到塞琉西亚,从这里往印度或中亚可分为两条路:一条走陆路向东经里海之南穿帕提亚境到咸海区的莫尔夫(Merv)和巴克特里亚, 从此向东可与丝绸之路相接;另一条则从塞琉西亚南行到波斯湾入海,沿阿拉伯海岸水路或陆路东行到印度河口,由此可沿印度河上行到旁遮普与中亚和东方相连接。前一条经里海南的陆路,由于帕提亚不友好,常被阻断。实际上在奥古斯都之前这条路是否已使用尚不明确。从东方运来的中国丝绸等物也多在巴克特里亚中转,向东南经印度旁普遮再沿印度河经海岸陆路或水路到西方。这条行经印度的贸易通路,直到奥古斯都时代为止,一直握在阿拉伯商人和印度商人之手。帝国出现以后才有地中海商人参与这种冒险经历。

奥古斯都时代有一位名叫西帕路斯(Hippalus)的希腊航海家,他在长期航海中发现,夏季乘西南方吹来的海风东行可以平安地从亚丁航海到印度,而冬季乘反方向风即东北风西行又可顺利地从印度返回阿拉伯半岛。西帕路斯于是借助这种著名的“贸易风”建立了一条直达印度的航线。以后另一些人按照他的办法又发现了几条通往中部和南部印度的航线。在克劳狄和尼录时代,偶有冒险家到过锡兰或孟加拉湾。罗马帝国对印度,并通过印度对东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往来,在公元一世纪时已经从探险活动变成经常化的、往来频繁的贸易活动。

在奥古斯都和尼录时代,每季从红海到印度的商人可多达 100 余人。晚近在印度半岛东部帕都克地区发掘出许多意大利埃特鲁里亚生产的陶器。① 这说明,罗马与印度间的贸易已达相当规模。当时绕经印度半岛南端科摩林

① 卡尔农图(Carnuntum)位于多瑙河上维也纳以东。

① 这种陶器大多制造于公元前 30—— 公元 40 年之间。

海岬的航行还太危险,可能直到一世纪末才有人试探。与半岛东岸往来的商路,显然是在半岛西岸的中部或南部登陆,然后穿行半岛腹地,到达东岸。这一路都有罗马钱币发现。

罗马与印度的贸易量很大,输入多奢侈品,价钱昂贵,主要有香料、香精、麻布、珠宝、丝绸等。罗马地中海商人与东方贸易均付金银币。印度和东方产品在罗马的价格比印度或产地高出一百倍。近年在印度各地发现罗马古钱币之多,也证明古代罗马与印度贸易之盛。

此外,这时期也开发了沿非洲大陆东海岸南行的航路,据记载最远到达桑给巴尔。这条路线最大的贸易是购买索马里的乳香。

帝国初期,帝国内部省与省间的贸易更为兴盛。地中海出产的油和酒, 随着军团走遍了欧洲大陆和非洲北部。埃特鲁里亚生产的陶器、坛子、陶灯等传到莱茵、不列颠、西班牙和摩洛哥,直达遥远的北非村庄,卡普亚制造的铜壶、铜锅在不列颠等地均有发现。地中海东岸和坎佩尼亚制造的玻璃器皿也到了里昂、莱茵和不列颠。

省间贸易可注意的是,贩运的货物不仅限于细微的玻璃、陶器,也有炊具、花砖、油、酒等日常生活用品。从事这种贸易的除意大利人外,还有希腊、高卢等行省的商人。

罗马共和时代兴盛的高利贷银钱业到共和末年帝国初年在各省仍存在。公元一世纪在潘诺尼亚、高卢和不列颠等地发生的大规模民众仇杀罗马商人事件,都说明苛刻的高利贷剥削仍普遍存在。但自从奥古斯都以来,总的说来交通和工商业的发展已使包税商垄断银钱业的机会减少了,贷款的性质也逐渐有所改变,出现了新的生产借贷,利率也比以前略有降低。

在劳动力的使用上,工商业与农业相似,奴隶制仍普遍存在。但在各行省和意大利,自由劳动力已日渐占重要地位。只有罗马仍以奴隶劳动居多。在帝国矿山里劳动的人,除奴隶外,还有许多被法庭判罚的重罪犯。

在罗马和其他城市的奴隶阶层中,有相当一些出生于地中海东岸各省, 即黎巴嫩、腓尼基、犹太、以色列、小亚和叙利亚边区等地。这些总称为勒凡特的地区,自古以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著名,罗马豪贵所用的奢侈品和装饰品历来由它们提供。来自地中海东岸的奴隶由于有技术和经验,在罗马很容易上升为工头或经理人,有较大机会和足够的钱来赎买自由。帝国对代,各城市从事制造业和商业的人有许多出身于被释奴隶,甚至富商中也不乏奴隶出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