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马城的建立

罗马城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尽管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无法全面了解它的建立过程,但我们从罗马人留下来的宗教习俗中似乎还能看清楚罗马诸山逐渐联合和扩大的过程。

在罗马有一个很著名的宗教节庆名叫卢波卡里亚(Lupercali-a),或译“驱狼节”。①李维提到直到他的时代还举行这种节庆。所祭祀的是名叫卢波库斯的猎神,目的是祈神帮助驱散野兽,保护牧养的牲畜。每年 2 月 15 日在帕拉丁举行,先由祭司(也称卢波库斯)在帕拉丁西侧一个名叫卢波卡尔的洞穴②举行仪式,奉献一只羊为牺牲,然后由早经挑选的男青年赤身裸体手持牺牲羊皮切割成的皮条,以该洞穴为起点围绕帕拉丁赛跑,沿途有人群围观助兴。赛跑青年一路用皮条触击途中所遇的妇女,认为这样做可使人丁兴旺。

③这个起源很古的仪式单独围绕帕拉丁一个山头赛跑已说明帕拉丁是最早占

① 据传统记载,伊尼阿斯时代,拉丁地区的居民是阿布奥瑞金人,后因其国王拉丁努斯之名而改称拉丁人。

① 罗马最初的三个部落很可能与这三种人有关。

② E·吉尔斯塔德把罗马建城年代定为公元前 575 年,把王政结束的时间定为公元前 450 年。

① 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代史》,Ⅰ,80;维吉尔《伊尼阿特》,8,633;奥维德《古历》,2,267。

② 传说罗慕路斯兄弟被牧人收留成长的地方就在这个卢波卡尔洞穴。

③ 瓦罗《论拉丁语》,Ⅰ,185。

据的山头。按传说这里是罗慕路斯所建的罗马方城(Roma Quarata)。④按考古材料分析就类似在帕拉丁凯马卢斯山头发现的小茅屋村。这可以说是罗马创建的第一期。

第二个发展阶段或可说是七丘联盟阶段。

罗马人从很古老的时代保留下来有一个“七丘节(Septimon-tium)”的节庆日,似乎是纪念早先存在过的一个七丘联盟的时代。关于这个七丘的范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后来罗马城区七个较大的山丘。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七丘节”的宗教节庆习惯起源很古,开始时不可能把七个大山丘都包括进去。阿芬丁山很晚才并入罗马,卡皮托尔也不可能属于最早的山丘,因为它最初只是一个堡垒所在的山头,不是一个村落的所在地。罗马帝国时代的作家费斯图斯曾明确指出:⑤“七丘节”的七丘是指帕拉丁的两个山头:凯马路斯(Cermalus)和帕拉丁(Palatium)以及低岗维利亚(Velia)、厄斯魁林的三个小山头,①再加上凯里乌斯。②范围只限于南面三个大山岗。

从种种迹象看,七丘同盟的时代必很古老,它可能紧接在帕拉丁罗马方城之后。因为首先帕拉丁那时还没有统一,厄斯魁林还分为三个小村;其次可注意的是七丘中不包括山岗间的低地,说明那时低地还是山间溪谷,无人居住,七丘尚未连成一片。瓦罗讲七丘节时说道:“七丘节因罗马城所在的山头而得名,这个节假不是全体人民的,而只是住在七个山上的人的节日。”

③这证实七丘不包括山下低地在内。近年考古学家 E·吉尔斯塔德在罗马广场地区发现了属于公元前 670—660 年之间的茅屋村落遗迹,说明到这时低地已有人居住。七丘同盟时代显然在这之前。可能在帕拉丁方城之后不久。古典文献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暗示。不过在七丘中不包括奎里那尔和北方诸山已说明它的时间在合并萨宾之前。

由于罗马地理位置的特殊条件,这些山岗自古就被周围强邻的支系所占据。狄奥尼修斯提到在抢劫萨宾妇女这一著名事件引起的战争中,有许多勇敢的人带着自己的从属参加到罗慕路斯这边来助战,其中有一来自“第勒尼亚”④的部将凯里乌斯,驻扎在凯里乌斯山。⑤还有一个名叫卢库莫的将领从附近的一城市来,后来成为罗慕路斯的大将。这两人显然都是埃特鲁利亚人。另外从阿尔巴·龙加也派来一队战士(这是拉丁人)。这些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以萨宾大城奎里斯王第度斯·梯提乌斯为首的萨宾人。这阵势很象是两个部落联盟之间的战斗。当时北面诸山:卡皮托尔、奎里那尔和维米纳尔似乎都在萨宾人手中,他们得到其亚平宁大本营的支持。罗马这边以南面诸山即七丘联盟的范围为基础,得到拉丁姆的支持,或许还有埃特鲁利亚的支持。战争最后以和解告终,罗马和罗马北边诸山居住的萨宾人合并,此后两王共治,北边诸山并入罗马范围。这是继七丘联盟之后罗马城发展的第三步。

这两大集团合并的情况在罗马的宗教活动中也有反映。前面提到的卢波

④ 罗马方城据说原指帕拉丁山上一个方形大石神坛,后来也用来指罗慕路斯的帕拉丁城。

⑤ 见瓦罗《论拉丁语》,Ⅵ,24,注 E,罗依布古典丛书本。

① 这三个小山头分别称为奥庇乌斯(oppius)、契斯庇乌斯(Cispius)和法古塔尔(Fagutal)。

② 见《罗马研究杂志》1963,第 99 页注 21。

③ 瓦罗《论拉了语》,Ⅵ,24。

④ 即罗马人所说的埃利鲁利亚人。

⑤ 该山因凯里乌斯而得名。见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代史》,Ⅱ,37。

卡利亚节(驱狼节)不知从何时开始,参加赛跑的青年男子分成两组:一组叫昂齐阿,另一组叫费边。前者是拉丁著名氏族,后者是萨宾著名氏族。另外罗马还有一种古老的宗教习俗,即每年 3 月和 10 月举行“萨利”舞,这是同战争有关的带有巫术性质的舞蹈。跳舞的战士(也称萨利)手持剑、盾, 按节拍相击,边跳边唱,绕行全城。舞者也分成两组:一组是帕拉丁“萨利”, 一组是奎里那尔“萨利”。这种分两组的活动显然同拉丁人和萨宾人合并为罗马有关。可能起源于那个时代。

瓦罗和其他作家还提到一个叫阿尔格伊(Aregei)的宗教典礼:①每年 5

月 15 日由专职祭司把 27 个草人从苏布里西桥丢到第伯河里,作为净化全城的一种仪式。值得注意的是,举行典礼时,参加取草人的游行队伍不是一队走遍全城,而是分成四队分别到古老的四个区的各庙宇中去取草人游行。这使人想到这种宗教活动可能始于罗马分四个区的时代。大家熟悉的塞尔维乌斯改革曾把罗马从三部落改为四部落,阿尔格伊祭仪或与这时代有关。

传统说塞尔维乌斯曾修筑城墙,把罗马的圣边界限(Pomeri-um)向外推移,除卡皮托尔之外,其余山岗都包括在城墙内。事实上这工作可能在老塔克文时已开始了。传说他修排水沟排干了广场,使之变为居民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把各山丘连成一片,并围绕全城修筑城墙,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罗马城。可以说罗慕路斯开始建罗马村,到埃特鲁利亚人统治时期才真正建成了罗马城。

考古发掘表明:在公元前六世纪时,广场中已没有墓葬。①这同文献中广场变为居民活动中心是符合的。考古还发现在广场区有古老市集的遗迹,时间约为公元前 575 年。在广场发现的著名的黑石(Lapis Niger),可能是一个行奉献礼的祭坛,时间也属公元前六世纪初。这些发现都说明前六世纪时广场已经排干,不然不能进行这些活动。所以建城的时期可能早于塞尔维乌斯。另外在罗马保留下来的一段据说是塞尔维乌斯所修建的圣界墙,经考古学家的鉴定,认为是公元前四世纪的东西,不过又认为其中杂有更古老的碉堡,属公元前六世纪。这墙属老塔克文还是属塞尔维乌斯当然不能定。但是看来似乎四个特里布斯的划分,筑城墙围城区,排水建设广场等等都同埃特鲁利亚人的统治时期相联,都属于公元前六世纪。考古材料也与文献材料相一致。上面提到阿尔格伊节庆活动或者就起源于罗马划分为四个特里布斯的时期。这时期不一定在塞尔维乌斯时,也许更早些,是在老塔克文时代,也即埃特鲁利亚人统治的初期。这也是罗马城发展的一个阶段。

最后,罗马还有些宗教活动是在罗马城外的地方举行。如一种叫做阿姆巴尔伐利亚的净地祓除仪式就在罗马城外五哩选点举行。②还有一些其他仪式也在城外举行:如祭地界神在劳伦丁大道第六哩处举行。这些郊区的宗教活动暗示罗马在郊区有相当大的领域。

综上所述,罗马城区的发展似乎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为帕拉丁村阶段,时间大约为公元前八世纪,“驱狼节”围绕帕拉丁赛跑和七丘中帕拉丁分三村似乎暗示了这一情况。

第二为“七丘联盟”阶段,时间大约为公元前七世纪初。在这一时期,

① 瓦罗《论拉丁语》,VⅡ,44;奥维德《古历》,5,621。

① 罗马习惯不在城中埋葬死者。

② 斯特拉波《地理学》5,230。

以帕拉丁为中心的罗马村先统一了帕拉丁其它诸村,后又发展到邻近地区, 把凯里乌斯和厄斯魁林地区的居民也包括进来。

第三为以帕拉丁为中心的罗马七丘联盟和以奎里那尔山为中心的萨宾部落的合并期。在这一时期,罗马出现了两王并治的局面。居民被分成三个部落。

第四为城墙建立期。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六世纪初,埃特鲁利亚统治者来到罗马,他们把当地居民分成四个特里布斯,把势力扩大到邻近的六个山丘, 并围绕这六个山丘修筑了石的城墙,广场部分被排干,成为集市贸易、娱乐、竞赛和一些政治活动的中心。开始用石砾铺筑广场地面。

第五为罗马城的定型期。罗马势力已达到城区以外,阿芬丁山和第伯河右岸地区虽不在城内,但已为罗马人占据。至此,罗马城的规模和范围乃大致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