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业

地中海流域的商业虽然也遭到了内战的破坏,而且也常受海盗抢劫之苦,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其繁荣和发展。

① 朗尼《罗马城的工业和商业》,第 38 页。

① 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商务 1963 年版,第 229 页。

和手工业一样,到共和末年,意大利的商业已经在罗马商业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商人不但分布于意大利各个地区,而且还活跃于东西行省的每个角落。在小亚,米特里达梯一天之内就杀了 3 万名意大利人,其中

光在台罗斯(Delos)岛被杀的就达 2 万多人。这些数字从侧面反映了意大利商人在东方商业领域中的作用。在阿非利加,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意大利商人的势力就相当雄厚。据文献记载:在朱古达战争期间,参加塞尔塔(Cirta) 保卫战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意大利①。到公元前 46 年,意大利的商业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了阿非利加北部的商业重镇——乌底卡城。即使规模不大的塔普苏斯(Thapsus)城内也有 300 多意大利商人居住。②西部的其他行省如西西里、撒丁尼亚和高卢等也是如此。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战争的进行,罗马的道路建设相当迅速。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的道路几乎遍及了整个意大利,并开始向其它行省延伸,形成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壮景。其中在意大利境内修建的主要有:阿庇亚路, 此路起自罗马,东南行,出加普亚,经贝纳温图,到布隆图辛港;拉丁路, 自罗马通过赫尔尼基人和伏尔西人山地,与阿庇亚路平行,到加普亚;瓦莱利亚路,自罗马经过亚平宁山,止于亚得里亚海岸的阿特阿姆;弗拉明尼亚路,从罗马到亚得里亚海岸的阿利米浓与爱米利亚路相接;爱米利亚路,通过波河南边的大平原,经过摩提那、帕马(Parma)、普拉孙提亚等殖民地; 卡西亚路(Cassian)从罗马向北直行,经过埃特鲁里亚;奥列利亚路沿第勒尼安海岸西北行,经过庇萨城(Pisa)入利比里亚境内。在意大利境外,罗马修筑的道路,虽然还比不上意大利,但其规模也不小,其中著名的有:多密喜亚路,此路始于高卢南部,经阿尔卑斯山,到比利牛斯山止;伊格纳天路,自亚得里亚海岸的提拉契乌姆和阿波罗尼亚(Apollonia)开始,横贯希腊北部,经过伊帕拉斯和帖撒利亚,到达爱琴海岸的帖撒罗尼加

(Thessalonica)。此外,在整个东方,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自亚历山大时代以来的旧商路也得到了修建或扩建。但是,就地中海世界而言,除了陆路交通以外,海路交通对于商业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过数个世纪的努力,罗马人不但消灭了海上强国迦太基,吞并了东地中海所有沿海国家, 而且还剿灭了猖獗一时的海盗,使地中海的海路畅通无阻。海陆交通的改善和发展,不但便利了罗马国家对行省的控制,而且也大大促进了罗马世界特别是意大利商业的繁荣。①

大量材料表明,到公元前一世纪,地中海流域的商业和贸易重心已经开始从东方移往意大利,其中罗马和浦泰俄利则是当时意大利最为发达的商业和贸易中心。②

罗马城位于第伯河下流,是帝国境内最大的城市,这里交通便利,市场庞大,商业繁荣,贸易兴盛,不但有大量的行省粮食运来销售,而且还有更多的行省产品前来交易。罗马城内的市场主要设在阿芬丁地区,哈里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曾到过这里,并在其有名的著作里,对从前林莽丛生、无人居住的阿芬丁区与他当年所见的情景作了对比,原先的老树林、月桂树丛林、

① 蒙森《罗马史》第 3 卷,第 387 页。

② 卡列和斯克莱特《罗马史》,第 301 页。

① 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第 237 页。

② 蒙森《罗马史》第 3 卷,第 385 页。

大空地都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众多而又稠密的房屋以及繁荣的市场。 “山丘的地势依然不变,几百年来它都是罗马的商业中心,商人的企业

随着从事商业的成功和获利而更为发展;在汉尼拔时代之后,阿芬丁区又发展并健全了它的日常生活机构,从而使这里的人民获得了更多的安乐和舒适。从前它靠着商人们的努力,取得了罗马转口贸易的权利,现在又靠着他们的努力,摆脱了旧日的低下地位,逐渐掌握了城市的命运。”③

当罗马的商业活动迅速发展之时,浦泰俄利港的商业也极其繁盛。这里不但有一个良好的港口,而且也有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东方的物品大多运往这里,然后由这里卖给附近的意大利人。最初,浦泰俄利港的贸易主要控制在科林斯人手中,科林斯毁灭后,它又落入了台罗斯商人之手,故有“小台罗斯”之称。④只有在台罗斯衰落后,浦泰俄利的商人才真正地控制了这里的贸易,并直接与叙利亚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商人进行贸易交易。

从总体上说,意大利的贸易具有入多出少的特点。根据文献资料,共和末年,意大利从外省输入的产品极为丰富,其中主要有:从高卢和西班牙输进的金属原料;从西西里、撒丁尼亚和阿非利加购买的粮食;从阿拉伯运来的香料、乳香和没药;从希腊各地买来的葡萄酒和从非洲输入的野兽和象牙等。富裕的罗马人还热心购买小亚细亚、腓尼基、叙利亚各城市和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所制造的精细织物、地毯和玻璃器皿。有人甚至还特地派人到希腊去购买艺术品。除此以外,当时的奴隶贸易也比较发达。主要的奴隶贸易市场是在东方,但在高卢和北方诸行省,也经常出卖这种可怜的人货。奴隶的价格常常随奴隶的年龄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个普遍的没有特殊技能的奴隶,在共和末年,其价格不会低于五百第纳尔(500 第纳尔合 2000 塞斯退斯)。如果按当时罗马的小麦价格计算,那么,一名奴隶

的价格就足足可以购买 4 吨多小麦,足够一个中等农户 4 年食用。可见,当时的奴隶价格并不便宜。①

然而,意大利的出口货物却很少,只有几个地区生产的产品(如埃特鲁里亚的金属产品,坎佩尼亚的青铜器、铁器和陶器,波河流域的木材和羊毛) 才在意大利以外的行省占有一定的市场。所以,来参加罗马交易活动的船只, 常常只能是满载而来,空空而去。这种输出品小于输入品的状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意大利经济还没形成严重的威胁,因为罗马可以通过征服而获取足够的金银来弥补这一贸易上的逆差,但当着征服中止而对各行省的政策又发生变化时,这种贸易上的逆差必然会给意大利的经济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以后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公元前 67 年,罗马政府颁布法令(即加比尼阿法,Gabini-an law)禁止各地方的人到罗马去弄金钱。不久,西塞罗又命令浦泰俄利港的海关官吏严格控制意大利金银的外流,①但因这种措施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因外贸逆差对意大利经济带来的较大损害。

③ 马林《古代阿芬丁地区》(MerlinA.《L’Aventin dans L’antique 》,巴黎 1906 年版,第 250—252 页。

④ 蒙森《罗马史》第 3 卷,第 385 页。

① 费利《古典世界的奴隶制》(M.I.Finley :《Slavery in Classical World》),剑桥 1964 年版,第 9—10 页;

D.乔纳斯《罗马帝国的经济》,剑桥 1982 年版,第 50 页注 2。

① 法兰克《罗马经济史》,第 25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