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坎尼战役后意大利战争形势的发展和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结束

罗马共和国在坎尼之役以后经受了真正的考验。一年多的时间连续遭受三次大失败,丧失了军队 10 万人。南方许多城市感到汉尼拔可能要常驻意大利了,一个个开始背叛。尤其严重的是卡普亚的背叛。当时卡普亚是中意大利的工业首城,它倒向汉尼拔后,不仅给汉尼拔提供了良好的冬营基地,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补给。

坎尼之役的灾难性失败给罗马人以极沉重的打击。但从战后罗马人的一些积极行动可以看出罗马人并没有丧失信心和勇气。波利比乌斯说罗马人在失败之后更为倔强。坎尼之役极力主张正面进攻的执政官 T·瓦罗在大失败后侥幸生还。他集合残部回转罗马。元老院没有责怪他,而是感谢他,说他能“不负共和国所托”。这种合作谅解的精神鼓舞了罗马人民,表明罗马没有一败涂地,还保有不屈不挠的毅力。这也起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此后,元老院采取积极措施,召征 17 岁以上青年参军,据说还赎买了

8000 多名年轻奴隶送入军队,到年底(前 216 年)已几乎补足了坎尼之役的损失。当时动用了国库全部财富,又增加财产税一倍,从民间征集财物。据说富有者主动捐献财产和奴隶,士兵不要求补发军饷,人们继继支持战争。随后 5 年,罗马在强硬的元老派领导之下逐步恢复元气,到公元前 212

年军队实力达到 25 个军团。中意大利和南意大利的大部分城市对罗马仍保持忠诚。

汉尼拔在坎尼之战后,取得卡普亚作为据点,一时得到了休整。他很快地便看出罗马并没有被打垮,广大的意大利居民仍是罗马充沛的兵士来源, 而汉尼拔的部队则得不到多少补充。北意大利的高卢人联系不上,南意大利能得到的人力很少,迦太基母邦由于反对派不太支持,也不可能指望得到援兵,因此汉尼拔的政策仍是寻找机会进行决战。而罗马元老院则采取法比乌斯的消耗敌人精力的政策,使汉尼拔找不到速战速决的机会。

公元前 212 年,汉尼拔占领他林敦,又多了一个在南意的据点。但罗马

趁机包围了卡普亚。汉尼拔回军救援卡普亚未能成功。公元前 211 年,卡普亚被罗马攻克,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大片土地遭没收,自治权也被取消。此后,罗马形势开始好转。公元前 209 年,罗军恢复了他林敦以及萨母尼乌母和阿普利亚的一些要塞。汉尼拔被挤到了南意大利的狭小地带。

坎尼之役不久,汉尼拔就派使者要求迦太基派兵援助,但因种种原因加上西班牙战事的牵涉,迦太基一直没有派来援军。汉尼拔只好求助于他在西班牙的兄弟哈斯杜鲁巴。直到公元前 207 年哈斯杜鲁巴才获准去意大利援助汉尼拔。他经西班牙北部越阿尔卑斯山到北意,得到高卢人补充,队伍发展到 3 万人。但是罗马人俘获了哈斯杜鲁巴派去同汉尼拔联系的信使,从而得到了哈斯杜鲁巴的行军路线,然后派大军在弗拉明尼乌斯大道阻截。在翁布里亚美陶路斯河口双方发生激战,迦太基军大败,哈斯杜鲁巴战死。汉尼拔得知援军无望,退守南意布鲁提,随后四年没有什么活动余地,直到公元前203 年被召回阿非利加。

公元前 205 年,年轻的西庇阿被破例举为执政官,他极力主张把战争打到迦太基本土上去,并得到了森都里亚大会的支持。最后元老院允许他率军远征阿非利加。

西庇阿先把部队运到西西里,后又在非洲乌提卡登陆。公元前 204 年双

方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公元前 203 年,在大平原(Campimagni)一战,西庇阿以奇兵制胜。

双方的最后一次战役,可能发生在迦太基以南的扎玛城附近。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会战。双方各有 4 万人,罗马方面得到马西尼撒之助,骑兵占优势,汉尼拔多了一些战象,骑兵力量不如罗马。

西庇阿和汉尼拔棋逢对手,各人施展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摆开包围的阵势,汉尼拔以层出不穷的几层兵力对付西庇阿军的进攻。最后西庇阿强大的骑兵绕包了汉尼拔的后方,战斗随之结束。坎尼之役在迦太基本土重演,不过这次胜利的是罗马人。

公元前 201 年,双方订立条约;迦太基放弃阿非利加以外的全部领土;

除保留 10 艘船舰外,其余一律交于罗马;50 年内向罗马赔款 1 万他连特; 未经罗马许可不得与任何国家交战。从此以后,迦太基沦为罗马的附属国。罗马取得了对西部地中海的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