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奴隶制经济的衰落

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的奴隶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农村枯竭, 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这种全面的混乱局面,对罗马奴隶制帝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奴隶制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矛盾。帝国初期,劳动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带轮的犁、割谷器、起重装置、排水机等先进工具。这些新的劳动工具的出现,要求生产者对劳动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奴隶不被当人看待,他是主人的财产,是物品,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也得不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因此,对劳动丝毫没有兴趣,他们往往虐待牲畜,破坏工具,并利用一切机会来欺骗主人和逃避工作,这就是说,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下已经排除了使用新的生产工具的可能性。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造成奴隶的大量死亡,并且激起奴隶的反抗。奴隶们不断地逃亡和暴动给奴隶制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作家科路美拉在《论农业》中讲到农业的衰落时曾这样说道“⋯⋯事情不在于上天的愤怒,而勿宁说是我们自己的罪过。我们把农业象交给刽子手去惩办那样地,交给奴隶中最不适宜的人去做⋯⋯”。“他们(奴隶)把做工和其余的牲畜牧放的很不好,土地耕种的也很恶劣⋯⋯他们不关心那些撒到土地中去的种子会不会得到丰富的收成;他们在打谷场把一部分粮食贮藏起来,或者用漫不经心的工作在打谷时减少粮食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劳动的生产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帝国无力继继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展,奴隶来源相对减少,奴隶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奴隶主企图用家生奴隶来补充奴隶来源的不足,但是家生奴隶的培养、教育耗费较大, 比高价买来的奴隶更不合算。使用奴隶劳动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

帝国的上层结构更使衰退的奴隶制经济不堪忍受。到了第三世纪,皇帝的宫廷、官僚体系、军队都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维持这套膨胀中的国家机构,帝国政府必须支出巨大的经费。公共庆典挥霍无度。据统计: 一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日为 66 天。二世纪时增加到 123 天。四世纪时增至

175 天。在节日里,演出奴隶角斗、斗兽、戏剧、海战和骑战等,所有开支皆由国库支出。为了维持这一笔支出,帝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 把缴足税收的责任强加给各地城市库里亚的头上。如果一个城市的税收不能足额,这个地方库里亚的成员就要担负补足的责任。在过去,富有的市民把置身市库里亚看做是政治权利和社会荣誉,可现在,人们都把它视作是可怕的负担。有的人宁可逃位而去,在位的也日趋穷迫。此外,政府还常常采用发行劣质货币的办法,应付紧迫的开支。三世纪初,金币含金量减少了百分

之二十七。新的银币,安敦尼币含银量仅百分之五十。三世纪中叶,银币用铜铸造,外包一层银,含银量只有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劣质货币的发行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而足值的旧币则被收藏保存,又影响了货币流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物价上涨,而且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现象,城市经济开始走上了普遍衰败的道路。

城市经济和农业经济的衰落是互相联系的。在奴隶制大田庄繁盛的时期,各地的农业曾有过较高的商品生产率,粮食、葡萄、橄榄都有过较大的市场。三世纪以后,由于奴隶来源匮乏,大农庄生产日趋萧条,对市场的供应日益减少,加上城市商业的衰落,这个萎缩的趋势更加迅速,结果是大农庄越来越变成了自给自足的整体。缺少奴隶劳动的大农庄,只得放弃大规模的耕作,把大农庄的土地分成许多小块,分租给隶农耕种。隶农制的出现本身就是奴隶制衰落的结果,同时也是奴隶制走向灭亡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