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马史的研究状况

近代学者对于罗马史的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为了寻找未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原型,因而对古代罗马国家和法权史特别感兴趣。到十七、十八世纪,由于极权主义在欧洲的建立,所以学者们又特别注意罗马帝国政治史的研究。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吉本的这部著作卷帙浩繁、体大思精,全书共为 6 卷,71 章。头 3 章作为开

篇,简单地叙述了从奥古斯都时代直至公元二世纪 80 年代的史事。第 4 章始

于公元 180 年,记载开始详尽。接着便按时间顺序一直叙述到 1453 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以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为结束。这部著作时间跨度极长, 约为 1500 年,不过,从它的内容来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

括 1—4 卷,叙述公元 180—641 年这 460 年间的历史,内容较多,约占全书篇幅的八分之五。第二部分,包括 5、6 两卷,其所包括的年代为公元 641 年至十六世纪末,这 900 年间的史事叙述得比较简略。这一著作的出版,立即轰动了英国文坛。“爱德华·吉本”这个名字也几乎成了“史学”的同义词。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启蒙时代欧洲史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在写作此书时曾读遍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自奥古斯都以至西罗马最后诸帝时期的文献,无不尽览。对于当代史学家所搜集的资料,他都充分利用, 并参照其他材料进行批判研究。

作为一个启蒙时代的史学家,吉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认为基督教的破坏作用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虽然他的这一解释还很肤浅,但在反对宗教迷信的斗争中,确实起过很好的作用。

大约与此同时,在西方的历史学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怀疑和批判古代传统的新思潮。意大利人维柯和法国人标福便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之基础》(又译《新科学》)中证明罗马人在其历史生活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个“宗教的”和“英雄的”时代,所以在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

罗马史也只是一部神话和传说的历史。法国人标福于 1738 年写的题为:“论最初五世纪罗马史之不可信”一文中,竭力证明上古罗马史只是修辞学家们虚构出来的产物。这种史学上的批判倾向促进了历史科学上科学批判方法的产生。

普鲁士改革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尼布尔第一个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新的批判方法。他在柏林大学讲授罗马史的时候,都从批判前人的著作入手。他认为过去的历史学家,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大历史学家,往往都是辗转抄袭,而不去钻研原始资料,因此错误极多。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尼布尔在编著《罗马史》时,便坚决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依靠原始的史料证据,1811—1812 年,尼布尔的《罗马史》出版。这一著作虽然在几年以后,几乎全部重写, 但它的出版却开始了一个系统地研究罗马史的时代。

尼布尔是第一个把罗马作为一个大国来研究的人。他认为,每一个国家的早期历史必然是关于制度而非事件,关于阶级而非个人,关于风俗而非法律的历史。罗马的共和国史,完全是围绕着贵族和平民的斗争而形成的,而这些斗争又起源于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的种族分歧。在尼布尔的著作中, 罗马的土地问题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尼布尔的著作使罗马共和国变成了一个象近代国家那样真实而又可理解的国家,一直被认为是近代史学名著之一。

1864—1856 年间,狄奥多尔·蒙森的 3 卷集《罗马史》问世,并且很快被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在书中,蒙森以极其丰富的内容详尽地描述了罗马共和国的历史。蒙林认为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更广大的读者能得到一些关于古罗马的较为真实的知识”。他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他的成就还远不止此。实际上,他为罗马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法。他从大量的文物材料入手,因此常能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自己新的、独到的见解。蒙森的《罗马史》体现了十九世纪西方史学专业化的成果,在罗马史研究方面,几乎影响了一个时代。

此外,蒙森还写了一系列的专著,可以说,每一部都标志着一个时代。他在共和时代的《年代学》中,第一次解决了以往所有学者都未曾涉及过的年代学这个棘手问题,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1860 年,他又出版了《罗马货币史》一书,此书从罗马币制所由产生的希腊——亚洲币制开始,追述币制从罗马城到意大利、再从意大利到世界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讨论了各种货币的流通和使用情况以及铸币权和贸易等问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871

—1888 年,他分批出版了他的《罗马法制史》3 卷,这部被作者认为是他最

大成绩的著作共有 3000 多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政府和行政的整个发展过程和体系。每一句话都有论点和详细的材料作为依据,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注释。它是一系列专题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制史。各种制度虽然被分别地加以研究,但它们都是作为公法的有机体系的肢体来对待的。这部著作最有创见的部分,在于对元首制的论述,从这里人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实质,它绝对不是共和制的恢复,而是新制度的创立。1885 年, 蒙森的《从奥古斯都到戴克里先的罗马行省史》作为《罗马史》的第 5 卷①

① 蒙森的《罗马史》只有 1、2、3、5 卷,第 4 卷从未着笔,按照年代顺序,第 4 卷应写奥古斯都及其后继者在位时期的政事。也许是因为塔西佗在其《编年史》中已经把那些事作了详细的记载,后人很难超越, 于是蒙森就对此略而不作,不写第 4 卷而跳过去写第 5 卷。

问世。从总体上说,这第 5 卷是比前 3 卷更令人叹服的鸿篇巨著。在这一卷里,蒙森把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罗马帝国全境,不但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业已消逝的世界,而且还从各种角度探讨了罗马帝国得以维持的原因,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蒙森一向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他的领导和努力下,15 大卷的《拉丁铭文集》(《Corpus Inscriptionum Latina-rum》)终于自 1863 年起分批出版,它的出版为罗马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古典学研究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十九世纪晚期以来,人们对于罗马史上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关系日益重视,出现了许多研究罗马经济史方面的著作。其中著名的有:法兰克的《罗马经济史》、《古代罗马经济研究》,罗斯托夫采夫的《罗马帝国社会和经济史》。但这些作品似乎都有将古史现代化的倾向。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集体创作成了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特征。12 卷本《剑桥古代史》以及苏联的 10 卷本《世界通史》就是这一时期集体创作的结晶。

《剑桥古代史》中有 6 卷包括罗马史方面的内容,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罗马史专家都参加了这一著作的撰写工作,因此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世界通史》则从世界史的角度,对罗马的兴起、发展和灭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的世界史和罗马史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最近 20 多年以来,罗马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人们日益重视考古学的重要成果, 并使之与历史学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纠正了古典文献中的一些错误, 使罗马史研究更具科学性。第二,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帝国中心意大利以外,几乎所有行省都有人研究。第三,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除了政治和经济史外,还出现了社会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等,从而拓宽了罗马史的研究领域。在这一时期对罗马史研究影响最大的当推 M.I. 芬利、P.A.布朗特、R.色姆、A.摩米格利亚罗、H.拉斯特和 K.D.瓦特等,他们都为罗马史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国内在罗马史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与欧洲史学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者已先后发表有关的论文数百篇,分别就罗马国家的形成,罗马法,罗马共和晚期的经济状况,意大利的奴隶起义,原始基督教的产生、性质、教义及其演变, 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①这些都为我们以后的罗马史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肯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在罗马史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① 有关建国以来的罗马史研究状况,请参阅陈启能主编的《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第 148—15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