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疆政策

奥古斯都的边疆政策是建立在以下几项原则基础上的:(1)认识到周边可征服的文明国家已没有,因此不欲大规模扩张领土,而以平定境内未顺服的部族为宗旨。(2)为巩固帝国边防,需要寻求理想的天然疆界,因而要扩张到有山川天险可守的地界,向外进军仅以此为目标。(3)培养皇族青年, 给他们以立军功的机会,树立他们在军队中的威望。(4)把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以防止尾大不掉现象的出现。奥古斯都正是在这些原则下开始拓疆和建设工作的。

1、非洲和红海区

这是所有边疆区中最平静的一个区。在原迦太基领土上建立起来的阿非利加省,经过罗马人一个多世纪的开发以后,已经成了罗马城粮食的主要供给地,且一直与罗马保持和平。西邻毛利塔尼亚是罗马刚刚从毛利塔尼亚王巴库斯那里接收过来的土地;东邻努米底亚一直是罗马的附庸国。它们始终与罗马和平相处。所以整个非洲西北部无需用兵。

埃及为元首特区,奥古斯都派亲信加卢斯为之巡守。加卢斯在埃及期间, 曾派兵在尼罗河第一瀑布附近与埃塞俄比亚作战,并获取胜利。公元前 25 年加卢斯又试图侵入阿拉伯,想穿过亚丁湾,打通与印度贸易的道路,但显然没有成功。

2、小亚和幼发拉底区

这一地区的形势比较复杂,帕提亚人曾在卡雷击败过克拉苏;安敦尼虽然于公元前 34 年占领了亚美尼亚,但不久又被亚美尼亚人夺回,本来奥古斯都在亚克兴之后,有机会对亚美尼亚进行报复,并乘帕提亚内乱之机进攻帕提亚,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认为:战争既不能解决争端,也不能给罗马带来任何好处,于是便改用外交手段。前 23 年派阿格里巴,前 22 年奥古斯都

本人,前 20 年又派提比略分别访问东方,既有意显示一下罗马的威力,又表示和平友好的姿态。这一政策果然奏效。帕提亚不久便交还了罗马战俘,并愿意与罗马和解。所以罗马在叙利亚省边界虽然安排了重兵,但在奥古斯都时代并没有什么大的军事活动。

亚美尼亚是罗马东部边境的重要地区,有多条通道通往小亚,又控制着经波斯湾通往东方(特别是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要道,所以很受奥古斯都重视。罗马人总想在这里立亲罗马派为王,而帕提亚则想立亲帕提亚派为王, 所以罗马与亚美尼亚的关系比较多变。

3、西欧

在西欧,西班牙是最令人头痛的地区。在屋大维统治初期,住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塔布利(Cantabri)和加莱契(Callaeci)等部落掀起了反罗马的斗争,公元前 26—19 年之间,奥古斯都派亲信大将阿格里巴出征西班牙, 并取得胜利。为了巩固罗马人在这里所取得的胜利,奥古斯都决定在卢昂建立永久军事据点,并把全西班牙分成路西塔尼亚、塔拉孔奈西斯(近西班牙) 和柏提卡 3 省,派 3 个军团的兵力加以镇守。到前 15 年,柏提卡改为元老院省,不再驻守军团。

高卢的局势比较稳定。因恺撒在山外高卢的征服工作做得很彻底,到奥古斯都时,似乎只须治理,无需再用兵。屋大维只是把外高卢分成 4 个行省,

其中那尔旁高卢归元老院管辖,其余 3 个高卢省阿奎丹、卢图努姆和贝尔吉加为元首省,由一个大总督统领,只在三高卢中心卢图努姆驻少数部队,不驻军团,这里的安全工作由莱茵驻军照顾。高卢 4 省设一高卢议会,各省有

行政代理人。公元前 12 年,阿格里巴联合高卢 64 部族在里昂建立圣罗马和圣奥古斯都神坛,作为全高卢忠于罗马帝国的标志。这也是奥古斯都试图用宗教统一帝国的一种努力。为开发高卢,屋大维在这里建立了十几座新城, 它们都位于各部族的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其中在巴里西部族中心建立起来的卢泰提亚城,就是后来巴黎城的前身。

当时不列颠岛还没并入罗马,这里有很强的克尔特部族统领全岛,与罗马有通商关系,海峡常有船只来往。伦丁尼亚是一系列小村的所在地,是岛上的联络中心。后来的伦敦即建于此地。

4、日耳曼和莱茵区

对于罗马人来说,这是最棘手的地区。高卢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止一次地侵入高卢,例如前 29 年、前 17 年和前 12 年都曾有过这样的进攻。为了保卫

高卢的安全,奥古斯都必须在莱茵以外的地区寻求新的天然疆界。公元前 12

年到 9 年,奥古斯都令其继子德鲁苏一路乘胜前进,不久便达易北河。此后他又沿莱茵河穿祖德海入北海,与沿海日耳曼弗里斯部和巴达维部订立友好盟约。公元前 9 年德鲁苏死,其兄提比略继续经营日耳曼。提比略除把已臣服的日耳曼部族迁到莱茵以西外,还与丹麦沿海的朱特人搞好关系。这时易北河以西的主要部落马可曼尼人已从缅因河东迁到波希米亚一带。提比略为达到以易北多瑙为天然疆界的目标,于公元 6 年准备从莱茵和多瑙两路出兵攻打马可曼尼人,后因后方发生兵变而停止。

经德鲁苏和提比略的经营,莱茵、易北河之间以及缅因河以北的大片日耳曼地区形成一个罗马人活动的管理松散的地区。因为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罗马在这里没驻军,也没设省,只吸收了服属的日耳曼人为辅军,在当地维持秩序。日耳曼各部首领酋长多接受罗马任命,把自己下属战士按罗马军队装备和编制组织起来,守罗马纪律,尊罗马宗教,实际上已经半罗马化了。公元 8 年,奥古斯都为加强统治,派一名亲信将领 Q.瓦鲁斯到该地区担任总督。瓦鲁斯不了解当地情况,对当地居民采用高压政策,结果引起了当地部族的反抗。住在威悉尔河区的日耳曼舍卢西部族青年酋长阿尔米尼乌斯是罗马辅军的将领,接受罗马任命,已升在骑士级。公元 9 年,他率部反瓦鲁斯,把瓦鲁斯及其所统率的 3 个军团(17、18、19 军团)引诱到威悉尔河和埃姆斯河之间的一块森林地带,设伏兵包围,歼灭瓦鲁斯军 2 万人于条托堡森林之中,瓦鲁斯自裁。6 年以后,提比略派侄儿(继子)尼录·克劳狄·德鲁苏到莱茵区平定叛军时,曾派兵深入该地区寻舍卢西部复仇。

条托堡之战,对罗马人来说是极大的灾难。此后,外莱茵区无法固守, 失去的三个军团无法弥补,因为罗马意大利早已缺乏兵源,补足现有编制的缺额已很难,重建三个整军团更不可能。17、18、19 三个番号的军团此后在帝国军中永未恢复,奥古斯都的 28 军团减为 25 个。

瓦鲁斯灾难当时震惊了整个帝国,它使奥古斯都不得不改变计划,决定放弃寻求易北河这一天然疆界,改为把疆界保持在莱茵河一线,在莱茵以西沿河窄长地带,以科布林兹为中间划分上、下两个日耳曼军区,每区常驻四军团,保卫边疆。这只是军区,不是省。民事由高卢贝尔吉加省总督负责。其中较大的军营后来成了重要的城市中心,如波恩、梅因兹、斯特拉斯堡等。

5、多瑙河地区

奥古斯都寻求的另一条天然疆界是多瑙河。当时居住在多瑙河中上游的是克尔特人的一部,他们时常到意大利境内抢劫。公元前 16 年,又有一支克尔特部到伊斯特里亚半岛大肆抢劫。奥古斯都在获悉这一消息后决定派兵攻打,罗马军先下诺里克,但在攻打潘诺尼亚时却费了一番周折,从前 12 年起

一直打了 3 年才彻底攻下,罗马人在这里设了潘诺尼亚和达尔马提亚两省。提比略在这场战争中立了大功。与这同时,提比略之弟德鲁苏在莱茵以外到了易北河。德鲁苏死后,提比略来往于莱茵河及多瑙海之间。公元 6 年,提比略为准备攻打波希米亚的马可曼尼部,决定在新征服的诺里克和潘诺尼亚征收赋税,因此,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当提比略一离开潘诺尼亚,留居这里的军队发动起义,当地居民和达尔马提亚驻军纷纷响应,一时声势很大。提比略只得草草与马可曼尼王马尔鲍特(Marbod)订立和约,命他驻守多瑙河中游以北,自己则匆匆赶回潘诺尼亚与起义军作战,并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最后把起义军镇压下去。此后,多瑙河中上流以南的大片土地都入罗马范围,罗马在这里的疆界也因此扩张到多瑙河。

对于多瑙河下游的色雷斯地区,奥古斯都一直十分关心,早在公元前 29 年,他就派军赶走了刚到这里定居的巴斯塔内(Bastar-nae)人。此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他还把滨河美西亚并入马其顿省,并允许色雷斯暂保自治,由亲罗马派的国王统治。到公元 6 年,美西亚单独立为行省。

总之,在奥古斯都寻求天然疆界的过程中,扩张领土最多的还是多瑙河区。这些地区在经济上虽不如高卢利益大,但是作为征兵地带却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