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因材施训的原则

团村施训的原则,就是要求从受训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对不同的训练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村施教的思想。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释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可见,因材施教早已为古人所重视。作为军事训练来说,就是因材施训,这是受训者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的客观规律在训练上的反映。人在一定年龄阶段,其生理、心理特点既有稳定性和普遍性,又有可变性和特殊性。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他们掌握的社会经验、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深度也有一定的顺序性, 这就使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典型的共同特征。同

时,又由于生理条件、周围环境和受训者情况不同,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受训者在心理发展上又有显著的不同,形成了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训练中既要考虑受训者的共同特征,而向大多数,又要照顾到个别差异,因不同情况而具体施训。

教练员要注意掌握训练集体的普遍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又要了解每个受训着的爱好、兴趣,文化水平、理解能力、资历、学习态度等。为此,要搞好训练实施前和训练中的调查研究。训练前调查研究,可以为课题的训练设计奠定基础,训练中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每个单元、每个问题、每个内容的训练设计创造条件。

训练的深度、进度应以大多数受训者的水平为标准。根据大多数人的水平,设置训练内容,运用训练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清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不把局部情况看成全部情况, 下把个别情况看成一般情况。其次,要正确估价集体的水平。估计过高,训练内容设计偏难,进度偏快,受训者消化不了;估计过低,训练内容偏易, 进度愉慢,受训者吃不饱。

一个集体,基础难免有好有差,水平难免育高有低。训练要立足于大多数,但对少数“尖子”和学习差的,也不能放松不管。因材施训的原则,既包括对大多数受训者因村施教,也包括对“两头”即学习尖子和学习差的因材施教。对有特殊才能的,要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习的深度、难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尽快培养成才。对差一些的受训者也不歧视和放弃,而要耐心地讲解,反复地帮助,使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逐渐跟上集体的步伐,共同进步。

训练中要针对受训者的不向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观察能力弱的,要注意引导他们多观察事物,丰富感性认识,反映迟钝的,要多出些思考性的问题,锻炼其快速反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要多给其表达语言的机会,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素质较差的,要给其创造条件,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