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法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这是一种喜闻乐见,很受学生喜欢的形式。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使之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安安静静、兴趣盎然地听故事时,用实例向他们证明要讲的观点。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文化知识”时, 首先讲述了《一条余弦定理夺走十四条生命》的故事:在某前线,有一个班守卫着一个山头,当敌人的两个炮兵营扑向这个山头时,只要班长应作余弦定理计算出敌人的位置,报告给指挥员,那么敌人完全可以被我军炮火全部消灭。然而这个班长对余弦定理不熟,而这个班的十四名战士竟全被余弦定理卡住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竖起了炮口⋯⋯
一条余弦定理夺走了十四条生命:可悲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又如:在讲“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一位教师边投影有故事情节幻灯片,一边绘声绘色地讲: 北京学生粱帆,在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见面活动时,见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有 50 多个国家的国旗,就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她震惊了,于是她据理力争,并庄严声明“一定要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否则她要把粉红色的餐桌布染红,做一面中国国旗。在她的坚决要求下,祖国的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教师紧接着追问:“梁帆坚持要挂中国国旗的行动,说明了什么?”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