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尊严和荣誉》教案设计

课型

讲解课 第一框 维护祖国的统一、尊严和荣誉

教具

录像机、电视机、彩色粘贴标志

教育教学目的

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懂得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双基教育

基本知识方面: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必须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为神圣的职责;维护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基本能力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主张和民族平等的原则,勇

于同一切不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教材分析

重点

关于祖国统一,重点讲台湾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关于民族团结,重点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结果

难点

①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

②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

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主要教法

举例法、列数据法、电教手段辅助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

**【教师提问】**立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我们青少年要怎样做?

(××同学回答)

立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就一定要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本领,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教师评议学生答案之后,引言衔接本课题内容)

我们青少年除了要做到刚才××同学提到的几个方面,还应当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尊严和荣誉的神圣职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第二节 维护祖国的统一、尊严和荣誉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板书) 1.公民要维护祖国的统一(板书)

  1. 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板书)

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各民族的祖先从原始时代起,就开始建立彼此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这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最早的根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把众多的民族统一到一个王朝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和统一的文字,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就这样,生活在祖国广大地区的各族人民,被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爱国传统,它对以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它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板书)

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再来回答。

(录像放映《神州吟》片断)

师问一:当祖国分裂时,如刚才录像中看到的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和国家的情况怎样?

生答:民族遭殃,国家贫弱。

师问二:当祖国统一时,如刚才录像中看到的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族和国家的情况又怎样?

生答:民族兴旺,国家强盛。

师问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指导学生翻开课本划重点句 P52 第 9~10 行)

**【教师总结】**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国家富强昌盛的标志。我们不 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祖国的统一,就不会有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不会有长城、故宫、灵渠、大运河等大型建筑和大型水利工程,更不会有中华民族长时期的独立自主的发展,当然也更不会有今天 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版图和 56 个民族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尤其是今天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我们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国家的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 维护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虽然也有过分裂局面,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而且不得人心,每次都是依靠中华民族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重新统一,而且统一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统一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统一的程度也一次比一次高。因此,教材反复强调:(看教材 P52)

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人心之所向,是广大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谈到愿望,必然谈到一个很著名的岛,这是什么岛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视线从课本移至录像里的“第二小黑板”。

(录像空格,出现台湾版图)

这就是台湾岛,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它与仅一海之隔的厦门关系极为密切。曾经有过这么两项记录。

(录像空格,出现以下文字)

①《台湾府志》中写道:“台郡与厦门为岛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

②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 年),福建水师提督衙门移至厦门,继而在厦门设“台厦兵备道”,兼辖台湾。

师讲解:这两项记录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与厦门关系密切。其实,现在进行改革开放,电视中也常播放一些台语片, 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台语即厦门话、闽南语。

然而,在近 300 年间,台湾却曾三次逼迫与祖国大陆分离,又三次归于统一。1945 年,日本战败,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1949 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逃到台湾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又被人为地分裂开来。近几年,经过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这种情况已开始有所好转,如允许两岸通商、通邮,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当机立断,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主张。

  1.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的正确主张(板书)

根据这一主张,我国政府先后与英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订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下面,我要考考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师问一:香港何时回归祖国?

生答:1997 年 7 月 1 日。

师问二:澳门何时回归祖国? 生答:1999 年 12 月 20 日。

师总结: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终将成为现实。

2.公民要维护民族的团结(板书)

  1. 维护民族的团结,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一直友好相处,亲密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土,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在民间的大街小巷,至今仍流传着这么一则动人的故事:

1300 多年前,有一位英俊威武的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他早就听说,唐朝是当时天下最强盛的国家,便派宰相禄东赞去长安求见唐太宗,陈述松赞干布对唐朝的景仰,表达了想同唐室结为亲戚的愿望。唐太宗详细询问了吐蕃的情况之后,就答应把美丽多才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大批的农具和种子,大量的文史、医药和生产技术书籍,还有一大批精通各种技艺的文士和工匠。文成公主进藏后, 受到了松赞干布和藏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她把带去的农具和种子交给吐蕃的农民,指导他们种植农作物,随行的工匠还教会吐蕃人民冶炼金属,制造工具,纺纱织布,对促进吐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团结友好、开发疆土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那么,在战争时期,各族人民又是怎样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 P55 第二段,课文例举了 19 世纪四个反抗侵略的例子,证明了我国各族人民有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一例:东北北疆和新疆抗击沙俄第二例:西藏抗击英美

第三例:南疆抗击英法第四例:台湾抗击日本

这种传统,在 20 世纪也有过一次最充分的表现,那就是 30 年代反法西斯的抗日战争中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的人和事。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从《神州吟》中剪辑下来的片断史实,相信同学们看了定会大受启发。

设计方案: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法西斯”的由来

根据早期形成的传统,罗马的最高长官身旁有 12 个卫士相随,他们各人手持一束棒子,棒子中间插着一把战斧。据说,用棒子来施答刑,用斧子来执行死刑,它们是权威和暴力的象征。“束棒”在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

△“二战”片断史实

(看完录像,师生议论)

师问: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汉族人民要求抗日救亡,少数民族人民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也起来武装抗日。课文中例举了谁?录像中又例举了谁?

生答: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

师问: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连国民党高级将领也兵谏蒋介石抗日,他们是谁?他们发动了什么事变并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生答:杨虎城、张学良、西安事变。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

(板书)从历史再回到现实⋯⋯

  1. 维护民族的团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什么这样讲呢?有三点理由,看教材第 56~57 页。

(指导学生概括)

①重要力量

②原料基地

③边防巩固

由此可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1. 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板书)

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各民族不分大小、历史长短和发展程度的高低,都应当一律平等。就全国来讲,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坚持民族平等,汉族人民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作为汉族人民的一员,更应当担负起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持民族平等的义务和责任,勇于同一切不良言行作斗争。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综观今天的授课内容,有两大论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课后思考题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两道:

△为什么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怎样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其实,这两道题的答案都在黑板上,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类判断。

(用自制的彩色粘贴标志在黑板每一小论点前面作出记号)

(张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