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鉴赏式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一些理论性强、抽象力大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结尾处可采用唱一首歌、或朗诵一首诗、或讲一段故事等愉悦形式,在鉴赏中引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既可消除学习中的疲劳,又在乐学的情境中深化所学知识,促使尾声掀起高潮。例如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节课后,我向学生讲了一段故事。1964 年北京科技讨论会期间,毛主席读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写的一篇关于基本粒子的对话的文章,很感兴趣,然后请我国两名科学家到家里,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讨论,谈到了宇宙的无穷大和物质的无限可分。毛主席说,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庄子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是对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几年后,我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层子模型”理论,也就是后来各国科学家所称的“夸克”。至今人们已认识到数百种基本粒子。1977 年在夏威夷举行的第七届粒子物理专题
会议上,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拉肖建议,将现在称为“层子” 或“夸克”或“部分子”等这一物质层次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他说:“因为这与中国的毛泽东主席有联系。按照他的哲学思想,自然界有无限的层次,在这些层次内一个比一个更小的东西无穷地存在着。”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辩证法的胜利。这种结尾切忌无目的地引趣,单纯为愉悦而冲淡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