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选择教法,组织教学。

首先,设问导入新课。

根据书上案例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 小周小马的行为究竟是“借”还是“偷”的行为?要如何处理?

  2. “别人偷我的,我就偷别人的”,算不算犯罪?

  3. 小周小马由偷一辆车发展到结伙盗车,犯罪而不自知,给你什么启示?

结合预制的贪玩、偷车、结伙盗车三张灯片,边出示讲解边提问,使学生明白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其次,以事例枚举法,阐释法存在于生活中。

讲第一目家庭生活离不开法时,用幻灯出示“父母随便捆打儿女、成年子女不赡养父母、要抛弃合法收养的子女三个案例,让学生判断分析,教师讲解并板书。

①抚养、教育子女(或养子女)是父母的义务。

②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③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教师重点讲清:家庭成员之间,不仅有亲缘关系,而且存在法律关系, 有些家庭纠纷是因为不依有关法律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以法律观念来分析家庭生活,指导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正确享受和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家庭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在家庭生活中依法办事。可见,法存在于家庭中,家庭生活离不开法。讲第二国学校生活离不开法时,幻灯出示宪法关于办学方向的条文规定,放一段《殴打同学致轻伤是违法行为》录像,及“毁坏校园修建祖坟是非法活动”的幻灯片,这样,学校生活受法律约束,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学校生活离不开法也就意尽其中了。讲第三目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法时,播放《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休息是违法行为》的录像,把课文中燃放烟花使人残废的案例以幻灯打出,在学生感知判断的基础上,使他们懂得只要有人们公共交往的地方,就存在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不但要有纪律来维护,而且还要靠法律来维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各种法规,违反法律行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再次,讲议与电化形象结合,突破难点教学。

第二框法律有重要作用,理论性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较生疏,缺乏实际感受,理解起来有一定距离,因而需补充一些感性材料,化难为易,化虚为实。

讲第一目法律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时,先放《人身权利不容侵犯》的录像,大致案情为一民工在快下班的时候才把水泥运到工地,管理人员不但不肯为民工卸货结账,反而将其捆绑关押至车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题是“工地管理人员有没有权力捆绑民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出对本案例处理的法律依据。

问:“对这个案例的处理说明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再让学生回忆“什么是人民?现阶段人民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人民在我国所处的地位如何?”

教师讲解“为什么我国法律要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根据教材归纳)

问:“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吗?”

教师在一旁提示并分析,同时放映一张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依法处理短斤少两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幻灯片加以印证。通过分析以上事例,教师要强调指出:法律保护人民,首先表现在法律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还制定了其他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行使主人翁的权力。其次法律保护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国家还制定了制裁侵犯人民民主权利行为的法规,保障公民在民主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任何人都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之后,出示一张构图左为用刑法镇压犯罪分子,右为严重走私犯罪分子从事活动的幻灯片,说明法律不仅保护人民,而且还打击各种犯罪分子。再要学生以课前收集的案例来说明,犯罪终究逃不出法律的制裁。教师分析归纳,列出法律打击的十一类犯罪行为。进一步阐明只有运用法律武器,坚决镇压敌对分子的犯罪活动,才能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第一目的关键是要理解法律“为什么”和“如何”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及两者之间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学生能举出一些案例进行说明就算取得了成绩,应受到称赞。

第二目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可分别出示打坏公园路灯,向足球赛场丢果皮、易拉罐,扰乱电影院秩序三张灯片,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对不对,有何危害性,如何处理。教师归纳:社会秩序大家都要遵守,否则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依法处理以上案件说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再就哄抢生猪案进行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并说明:正常的生活需要社会秩序,人们希望安定有序、安居乐业的生活,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只有对侵犯他人利益、扰乱社会的行为进行惩罚,良好的社会秩序才有保证,否则社会生活会陷入一片混乱。

讲第三目法律促进生产发展时,先讲清我国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用以下问题进行归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然后出示某海关人员与走私犯勾结从事走私活动的案例幻灯片,说明国家通过经济立法,惩罚违反法规、破坏生产或严重失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人,保障生产建设的顺利进

行。再出示构图为《劳动法》文本、右下是工人正在操纵机器工作的幻灯片, 阐述国家通过劳动立法,保护劳动者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产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安全生产和身心健康。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主体,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法律对于劳动者的保护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最后打出“污染河水案”幻灯片,说明法律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一个方面。教师运用上述观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分析论证,讲解法律保护勇于实践、大胆革新的改革者,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出小结,指导学生练习思考。最后,分解化简法律的概念。

教材在分析了法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法律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又简明扼要地对法律特征作了概括: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教学中可分解化简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教师在绘有人大会场的彩图上方公布一条新闻:1991 年 3 月 26 日召开的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使学生懂得宪法和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

问:“为什么是全国人大制定法律?”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

问:“如何理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纠正、完善。

让学生回忆:“法律有何作用?”

问:“为什么法律代表国家的要求?”教师可从国家性质上启发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教材讲解:“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这部分内容不宜展开,只作一般介绍,通过通俗、简单的问答使学生明白道理即可。第二层为“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出示两种行为幻灯片:①学生认真学习;②持刀伤人。让学生作出判断,说明法律明确规定人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指明违反法规所应负的法律责任。使学生懂得法律有具体内容肯定性的特点。第三层“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播放“公安干警勇擒扒手”的录像,出示“法庭审判”、“监狱服刑”的幻灯片,说明法律是依靠国家的暴力机关保证实施的,具有保证实施的强制性的特点。第四层,一个国家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无论什么团体或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必须遵守”。具有普遍遵守的统一性的特征。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巩固落实。

从以上的教学设计不难看出,运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扩大了课堂容量, 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空间感、立体感和生动的画面美。不仅得其教材理论观点发展的自然之理,而且尽其教材内容表现形式的曲折之妙,增强了教学效果。当然,正确、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必须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方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李瑞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