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深、激化的必然结果是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注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这个框题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P101—104)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永恒的
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发展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P101)。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起阻碍作用。正是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支配下,使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过渡到另一种比较高级的以至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以至资本主义制度等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然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谈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的必然性时,总是说封建制度是“人为的”,而资本主义制度是“天然的”,是符合人类天性的永恒的制度。事实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不是永恒的,就像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也必然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一样,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必然。
这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性。2.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基本矛盾更加激化
- 垄断阶段,生产更加社会化了。
- 生产和流通更加社会化。垄断阶段,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巨大,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协作加强。例如,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电
视机、电冰箱、除尘器的零部件 70%是由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中、小企业提供, 这种合作关系有的还跨出了国界。
-
科学技术研究发明社会化。垄断阶段,科学技术研究由个人的事业发展到社会的事业,甚至世界性的事业。例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共投入 40 多万人,花费 300 亿美元,有两万多家企业,120 多所大学的科技人员参加。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高度社会化了。
-
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垄断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财团,在生产管理上日益社会化。
上述三点说明,垄断阶段生产更加社会化了,而社会化的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但是帝国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甚至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没能改变私有制性质。为什么?
- 垄断阶段,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也没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提问)什么是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
(归纳)私人垄断是指少数大资本家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国家垄断是在私人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比起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对社会生产作了有限度的计划调节,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盲目性,从而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促成了 20 世纪 50~ 60 年代西方经济高速起飞的所谓“黄金时期”的出现。然而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又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使得“滞胀”状况持续发展。
(提问)“滞胀”指的是什么?
(归纳)“滞胀”指的是经济停止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滞胀”也是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凯恩斯“反危机”政策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反危机”政策是指:国家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结果形成巨额的财政赤字。如,美国总统里根上台仅一年时间,赤字即超过 1000 亿美元,为弥补财政赤字,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税收,发行公债和钞票,大量的发行钞票引起了通货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贫富差距加大,使生产和资本更加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从上面分析中,可看到垄断阶段,一方面生产更加社会化,另一方面, 在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的作用下,生产和资本却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激化了。
- 从历史过程看,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P102)
从第二点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已不可避免。“二战”后到 70
年代,日本就爆发了 7 次经济危机,而第 7 次经济危机从 1973 年底开始,竟持续了两年多。
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经济危机造成破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这次经济危机一开始,日本政府就采用了反危机政策,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美国也爆发了 6 次经济危机,危机造成的损害也日益
加深、加重。请看图表:
战后美国历次经济危机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变动情况
项目 |
第一次经济危机 |
第二次经济危机 |
第三次经济危机 |
第四次经济危机 |
第五次经济危机 |
第六次经济危机 |
---|---|---|---|---|---|---|
危机阶段 起讫年月 |
1948.8 — 1949.10 |
1953.9 — 1954.4 |
1957.3 — 1958.4 |
1960.2 — 1961.4 |
1969.12 — 1970.11 |
1973.12 — 1975.4 |
危机阶段持续月数 |
15 |
8 |
14 |
15 |
14 |
17 |
危机阶段工业生产下降 幅度(%) |
10.1 |
9.1 |
13.5 |
8.6 |
8.1 |
13.8 |
危机使工业生产倒退月数 |
37 |
20 |
39 |
25 |
34 |
39 |
危机期间企 业破产家数 |
9928 |
7024 |
16915 |
17117 |
12201 |
14998 |
负债额 (亿美元) |
3.89 |
3.29 |
7.81 |
10.55 |
21.08 |
47.92 |
全失业人数 最高纪录 |
492 |
393 |
508 |
500 |
503 |
854 |
图表讲解:
①从图表中看出第 6 次经济危机超过了任何一次,说明经济危机日益加深。
②“二战”后,日益加重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致命的打击。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 1/6 的土地上崩溃了; “二战”后,一些国家又脱离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了,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他们进行的反帝反殖斗争,客观上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
④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而且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早在 70 多年前就开始了。70 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一直是中低速增长,再没有出现过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期”。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当资本主义经济在 30 年代大经济危机中挣扎的时候,苏联开始了第
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苏联建立了 1500 个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在 4 年多的时间内增长 41%,劳动人民工资提高 106.36%,消除了失业现象。到 1938 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请看下列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