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目录

第五章华南地带——下分概况、云贵高原、两广盆地、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域、江南丘陵地区域、汉水山地区域、长江中游盆地区域、四川盆地区域、江淮平原区域 9 节。

第六章华北地带——下分概况、华北大平原、山陕高原、陇右盆地、宣化盆地、山东丘陵地区域 6 节。

第七章东北地带——下分概况、东北大平原、辽东半岛、长白丘陵地区域、兴安岭区域、热河侧坡区域 6 节。

第八章蒙新地带——下分概况、察绥农垦区域、内蒙草原沙漠区域、外蒙草原沙漠区域、唐努乌梁海区域、科布多区域、北疆区域、南疆区域、西甘区域 9 节。

第九章康藏地带——下分概况、青海高原区域、西藏台地区域、藏南纵谷区域、西康山地区域 5 节。

第十章结论

从上述序言和目录中,可见王成组所编的教本,并不是依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可贵之处,在于按自然景和人文景分区,以纠正《课程标准》按“实业计划”铁路系统分区的不妥。导言中如下两段课文,概括阐明当时地理学的基本观念和编书的根本思想。

自从近年西方晚近的地理学观念输入我国,以研究环境与人生的关系作为地理学中心问题的主张已经风行一时。这种主张其实只代表地理学界环境派的学说,关于地理学性质,另有景象派的学说也很占势力。两派的起源都在德国,但是环境派早已盛行于英、美、法三国,景象派在德国更发达,在其他各国的势力还在推广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要差别在认定对象的出发点。景象派主张以地面的各种景象为地理学的对象,对于环境派所主张的环境与人生的关系,认为是一种因果关系,不足以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对象。而且这种关系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不免发生许多穿凿附会的弊病。

两派的意见,我们现在不必细论。事实上,他们的立场虽然不同,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很大出入。因为景象派解释文化景的发展,也要讲到自然环境的关系,而环境派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生的关系,也不能不注意到各地域景象的差别。两方面当然各有所长,我们尽可以截长补短, 执两用中,不必拘泥于一端。认定地理学的范围限于文化景所表白的环境与人生的关系,地理学的工作,才能脚踏实地,不至于脱离地面上确定的景象,而发生宽泛的流弊。

王成组(1902~1987),上海县人。20 年代,就学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克拉克大学。1927 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29 年获芝加哥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当年夏回国,年仅 27 岁,即任清华大学地理系教授。他长期从事高等学校地理教育为主, 除清华外,历任厦门、大夏、交通、暨南、西北等大学教授。

苏继顾的《高中外国地理》,在“弁言”中说明本书是依照《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成,但有些变更,主要是各洲开始,都加上“概说”;墨西哥、中美诸国、西印度群岛归北美洲;各国地理大部分采用区域的叙述, 藉各区域所有主要事实,以表明自然景和人文景的关系。至于此等区域的划分,皆根据欧美学者的沦著,尤以英人史丹甫(L.DudleyStamp)的《世界地理》(The Wold,A General Geography)一书为多。本书用文言文叙述,小字排印,材料很多,上下两册,共计 520 页。

中华 1935 年出版、盛叙功的《高中外国地理》,未冠“新课程标准适用”,分订三册; 钟山同年出版、曹玉麐的《高中外国地理》,也分三册,均未见原书,内容不详。华北科学社1934 年出版,韩镜明的《高级世界地理》,声称遵教部所颁《课程标准》,分订上中下三册, 供高中第四、五、六学期用,自然地理是列在下册南北美、非、澳、两极之后。其所以如此处理,殆与《课程标准》所定自然地理内容太简有关。

王谟的《高中自然地理》,不是依照部颁《课程标准》编辑的。在“例言”中说明:“教材的配置,在普通的教本,均侧重陆文一部。为防此弊, 且为切实吾人实际的生活所见,将天界、气界和生物界特加详述,盖影响于吾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以此三界为最显著故也。”据此观点,依次立天界、气界、生物界、水界、陆界五篇。每篇的章节名目多,如第一篇设宇宙、太阳系、月、地 4 章;太阳系一章,立行星的轨道、行星的位置及距离、太阳、

太阳与人生、太阳系成立的过程 5 节。

本书一大优点,是采用当时地学已取得的科学成果,如阐明地壳缓慢变动的原因时,除冷却收缩说和均衡说之外,还特立一项,用小字体并附图说明魏格纳(Alfred Wegner)1912 年发表的大陆漂移说。在编辑体例上另一特点,除正文之末附有小字材料外,还专立一些节目(主要是自然要素与人生的关系,如太阳光热与人生、雨量与人生等),用小字叙述,作学生参考。本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适用的范围,“例言”中提到:“本教材高中用之, 大学初年亦可用之。”①同一教材,适用于不同级别的学饺,殊不相宜。材料太多,正文是小字,参考材料字更小,高中教师要从中选取,增加困难,中学生也不好掌握,其次,把生物界居中,陆界殿尾,这种体系,也不合理。此外,无练习题。

上面介绍部分中学地理教科书时,都分别就某些方面作了简要的评价。这里,还就另些方面指出其优劣点。

优点:

1、有些教科书没有溢出地理范围的项目。评议清末地理教材曾指出,当时深受中国旧地方志的影响,一些非地理性质的内容大量塞入中小学地理教科书中。这时出版的中学地理教本,如傅角今的《初中本国地理》王成组的

《高中本国地理》等,就没有教育、外交、军备等等项目了。

2、有些教科书自然地理比重加大。据江应澄研究,中国地形(包括水系) 一项,葛绥成的《初中本国地理》占 18%,张其昀的《高中本国地理》占 22.5

① 王谟编的《高中世界地理》(1 册)(世界,1932),适用范围也说既可作高中普通科用,又可作大学专科用。

%。气候和土壤内容也有增加。(见江应澄:《中学地理教材演变及其改进趋势》《教育杂志》1939,31:5)

3、有些教科书讲中国的山脉和气候比较科学化。近十数年来,与地理学有关的地质学、气象学等,在中国突飞猛进,因而地理学也有长足的进步(详见赵钟:《最近我国地理学之进步及中学地理教学之改进》《教育杂志》1934, 26:11),已由古代地理学进入近代地理学。例如,中外地质学者从山脉造成的时代和地质构造的形式,研究中国山脉,对于中国山脉取得正确观念, 昔日“群山一祖”、“昆仑山脉布满中国东部”的传统观念为之打破。又如青岛气象台出版的《近十年中国之气候》,对各地气候的记载尽量搜入;竺可桢著《中国气候区域论》(见《气象研究所集刊》第 1 号),分全国为八个气候区,即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东北区、云贵区、草原区、西藏区和蒙新区。这些地学成就被选入中学地理教材,因而科学性大为增强。

王成组《高中本国地理》讲述中国的气候,根据新的气候资料,分全国温度的差别,温度变化的原因、雨量之分布状况、支配雨量之势力及其影响、雨季及雨量之变动 5 节,抓住气候

的两个基本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解释其原因,并简要叙述竺可桢 8 个气候区的基本情况,插有气温、雨量分布图,以及沈阳、天津、青岛、上海、长沙、重庆、福州、昆明、香港等地月均温曲线月雨量柱状结合图。

劣点:

1、非地理内容仍出现于一些地理教本中。吴永成在《谈谈中学地理教材》

(《地理教育》1936、11)中提到“坊间所出的中学地理教本,除极少数合乎地理原则和教学精神外,大多数仍不脱流水帐或百科全书式的老套,读之令人生厌;更有些把似是南非的教材,拉于教本里去,例如浙江省各中学风行采用的《初中本国地理》教本,系上海某书局出版,其第四册总论,竟编入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海陆军的编制、币制、度量衡、税制、政府岁入岁出、国债、不平等条约、教育宗旨、教育行政系统、学制等,大书而特书, 占去大量篇幅,把真正地理上的重要关系,略而不述。”

2、科学性的错误。如葛绥成编的《初中本国地理》讲云南湖泊一段:“湖泊众多,都在山间,为诸水的源泉。滇池、洱海都是著名的湖泊,滇池尤为著名。⋯⋯其吐口在西南,间接通金沙江,也有调节水量之功用。(原注: 滇池⋯⋯其中由普渡河北入金沙江,夏秋水涨时,常有江流倒灌入湖,功用和洞庭鄱阳相同。)又如葛绥成编的《高中本国地理》讲“我国最著名的风叫季候风,又叫信风。⋯⋯在中古时代,海上贸易,常常利用它,所以又叫贸易风。”

3、沿用旧的地理观点。即算质量较高的地理教本,也蹈此弊。如傅角今的《初中本国地理》讲我国山脉,指出喜马拉雅、阿尔泰、天山三大山系皆不伸入本部及东三省,”其伸入本部及东三省,而分布其支脉的,惟昆仑山系,所以昆仑为我国群山之祖。”

傅氏就昆仑山系支脉的分布情况,分为四大横干,一大纵干。四大横干如下所录:

阴山山脉 自青海北边,祁连山脉东走,⋯⋯千山山脉,渡渤海海峡,入山东半岛,而尽于泰山。

北岭山脉 自西康北界之岷山起,⋯⋯更东尽于洪泽湖之西南。

南岭山脉 自横断山脉之云岭分出,东北走为乌蒙山脉,⋯⋯入浙省境为仙霞岭,东北入海,为舟山群岛。

勾漏山脉 自云岭分出,⋯⋯于海南岛起为五指山。

这段期间新编供中学教学用的地图集,有 1933 年申报馆出版,中华书局承印、由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编纂的《中国分省新图》。该图集是用新制图法编制的,内容新颖,印刷精良,问世后受到各界褒扬。其“编制例言”, 摘录于下:

(一)各分省图在可能范围内全用同一比例尺度(大多数系三百万分之一),俾资引起读者对于各省区面积大小比较之观念。各城市图亦然(大多数为十万分之一)。

(二)地形用等高线和分层设色法表示,俾得展图一望即知各地拔出海平面之高度为若干。每图上附一高度表,以示设色与地形高度的关系。再于紧要地点加注阿拉伯数字,表示该地超出海平面之高度。地面高度和海底深度,均以公尺计。

(三)图上地名注记,分四种:(1)省名用隶书,(2)城市名用方形字(3)河流湖泊名用斜形字,(4)山脉名用耸肩形字,以资分别。

(四)分省图用多圆锥形投影,总图用特为中国版图计算之亚尔勃斯投影绘制,以合制图原则。

(五)地图另编索引,以便检阅。

中华舆地学社谭廉编纂、商务 1935 年 5 月出版的《中学教科适用最新世界地图集》,分两部分:一是地图,列有世界全图、各洲地形图、政区图和主要国家图共 32 幅;二是附说,除文字外,有表、有图、有照片,说明各洲地文概况(位置及疆域、面积、地形、河流、湖泊、海岸、气候)和人文概况(政治区划、人民、产业、交通),分国除说明地文、人文外,另有地方新志,即城市。

本图集正图外,有若干附图,分别列入地图和附说之内,如各洲气温和雨量图,附在各洲地形图侧、;凡重要之都市、港埠、峡湾、矿区、水利、交通等附图,插入附说中。

本图集吸取了丁文江等编《中国分省新图》编制的优点,如各洲地形图采用分层设色法,编有地名索引等。

本图集的编制,编者自称“以中学外国地理课程标准为际准”,但增加了 175 页篇幅的附说,表明与过去编印专作教学用的地图集不同,除作中等学校教学参考外,还可供社会一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