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

第一 目标

(一)启发关于社会的基本知识,引导对于人生、社会活动、文明进化、革命意义等认识。

(二)增进对于社会文化制度的探索、思维、设计、改进、参加活动等的兴趣和经验。

(三)培养改进生活、救助民生、革新经济组织等的思想和愿望。

(四)启迪尽力社会、服从公意、信赖民权、忠于团体等的精神。

② 见前注陈尔寿一文。

(五)培植爱己爱人、参加民族运动、促进世界大同等的道德知识和志愿。第二 作业类别

(一)关于历史的、(三)关于公共卫生的(从略)

(二)关于地理的儿童在环境中所接触和想象所能及的异方人、本地人生活,学校、家庭、市、乡、县、国家等的组织,地方风景时令,国家文化区域、民族地位,世界情势的调查、比较、记载、发表等。

第三 各学年作业要项

关于地理部分、起草者为金海观、季禹九、盛朗西。第一、二学年

五①本地人民生活(如农业、市集、商店和其他生产事业等)、社会事业(如村会、合作社、地方政府、消防机关、警察局或自卫团、交通或运输机关、公园、教育机关、娱乐机关、宗教机关等)以及各种特点的观察研究。——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设计出发,以至于市、乡、县的范围。

六、衣食住行和气候时令关连的地理问题的研究。七、本地山水、名胜、建筑、街道等的观察研究。

八、异地儿童(寒带的如俄蒙,热带的如南洋,文明的如欧美,野蛮的如苗瑶)生活的比较。——和本地人比较。

九、方向、位置、本地区域大概等的认识。——实地并利用沙盘设计、画片、地图等观察。第三、四学年

七、继续前学年第五项⋯⋯扩充到世界的范围。注意本国各种独具的天惠和本国重要的产业,以及开发此种天惠的方法和产业对于世界的影响等。

八、异地人生活研究。——和本国人相比较,并及世界人类相维相系的关系,以及民族间歧视的因果。

九、本国地势、山脉、河流等大概情形的设计研究。——用沙盘装■、画片、地图观察等。十、国耻纪念地如割让地、租借地、租界和不平等条约大概情形的设计研究,民族地位和

民族独立运动的认识和启发。

十一、我国政制(注重民权)和世界民权大概情形的设计研究。

十二、地球的形状、大洋、大洲、我国和世界重要各国地点的认识。第五、六学年

三、我国和世界大势所关的地理问题的设计研究。

  1. 关于民族的:例如我国各民族,我国民族的特点、地位⋯⋯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压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海外华侨生活等。

  2. 关于民权的:例如我国政府的组织,我国民的权利义务,我国民权的趋势,国民党党治, 著名各国的政制现状等。

  3. 关于民生的:以总理的《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为范围,并及世界主义、社会主义的趋势等。

四、我国人文地理的问题研究。

五、地球和太阳系各行星大概的研究。

以上各项,是论理的排列。实际教学时,不但不应照这次序,并且不可把史、地、卫生分

开。

第四 教学方法要点(摘要)

① 各学年作业要项的顺序数,系根据原件所列。

(一)社会教学,应从工作(八大科之一)教学出发,和党义①自然、美术、算术等联络设计,以便打成一片。

(二)社会自然,关系尤为密切。四年以前,可合并为一科目,名称可习惯称为“常识”。

(三)社会教材,低年级以本身和本地人生活为中心,高年级以本国人生活为中心。

(四)社会教材的选择,应注意和我们关系深切而有代表价值,且最足以促进文化的。

(五)社会教材,尤须以三民主义为经,以《建国方略》②“建国大纲”为纬。不仅须注意于已往的经过和现在的情形,并注重将来的变化趋势和改良计划。

(六)社会教材,最好不用干燥呆板的教科书,而以活的社会为教科书。由儿童亲身经历, 亲眼观察,或亲手调查,记载、制作、发表⋯⋯以期活动。但关于社会的儿童图书,如《风景志》、《游记》、《地图》⋯⋯等,可充分采用。

(七)高年级儿童所用参考书,可每一问题,编为一种,行文须浅显而有文学趣味。

(八)教师应和儿童共同搜集关于社会的实物、模型、标本、图画等,以为教学之助。沙盘、地图、尤为必要。

(九)教材排列,应以一个问题为经。以前先教这省,次教那省,后教世界的地理系统, 都须打破。——因为论理的排列,不宜于小学儿童。但在四年级以上每学期之末,应定时间, 用地图整理地理知识,以便具有系统观念。

(十)平时教学的材料,应以儿童眼前的日常问题为出发点。低年级应引导儿童以自身生活发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年级除儿童自发问题外,教师可以时事、纪念日、时令等引起研究的问题。

(十一)发生了问题,除无价值或有价值很少的(无代表价值或不需搜集思索的),随时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外,较重大的问题,乃和儿童共同设计,进行解决。

(十二)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儿童自己活动,如实地调查搜集,图书参考阅读、填表、制图、剪贴图样,记录要点等,都是很要紧的。

(十三)问题的讨论,应让儿童自由发表意见;教员在儿童意见未尽情发表时,不要轻加评判或暗示。全班儿童没有意见时,教员才可加入较正。

(十四)引旧材料以和新材料比较研究,和把教学的材料综合而得一完整的结果,这是社会、自然教学中所很应注重的一点。

(十五)地程、产物数量,不必儿童记忆,因果关系,乃须儿童寻求。(十六)地图的绘制或填注,可以帮助记忆,增加经验,应常常引导儿童去做。

第五 最低限度(地理方面)

(一)初级结束

1、知道我国北中南三部区域。气候、物产、交通、工商业的大概情形,并且和民生的关

系。

2、能看简明的地图,在图上找得到本县县城、本省省城、国都、国耻纪念地、并英、法、

美、日、意、德、俄各国的位置。

(二)高级毕业

1、知道改进本国的办法,如《建国方略》所载,能回答下列的各问题:(1)三大港的地位;(2)五个铁路系统的大概;(3)什么是生活必要的根本工业。

① 把新学制《小学课程纲要》的社会科公民部分提出,改为“党义”一科,其课程标准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另订。

② 书名,孙中山著。依三民主义定民国建设的方法。分三章:(一)心理建设,即知难行易的学说。(二) 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三)社会建设,即民权初步。孙氏从《建国方略》中撮出最重要的方法,共 25 条,宣示大众,俾共遵守,是为“建国大纲”。

小学社会这一大科,原是分小科拟订草案,合并时,所立五条“目标”, 几乎全是社会学的范围,没有显出地理个性。“作业类别”和“各学年作业要项”虽能分出地理系统,但又夹杂新的非地理内容,如“学校、家庭、市、乡、县、国家等的组织”,“我国民的权利义务、我国民权的趋势、国民党党治”等。视欧美人为文明人,苗瑶人为野蛮人,并列在官方教育文件中, 颁行于全国,尤为不妥。

当时由教育部函约试行《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的厦门大学实验小学,在其报告中(见《教育杂志》1931,23∶12),认为高级社会科合并是适宜的, 可使高小儿童对社会现象得有整个的研究,较新学制三科分立是一大进步, 但又认为“社会科名称合并而实不合并”,似是美中的不足,主张小学科目中所有“历史”、“地理”与“公共卫生”等传统名词要根本取消;“作业类别”不要以这三个名词作区分;“各学年作业要项也一样的不当有史、地与公共卫生等的系统排列,务使本科中各学年的作业要项,成为整个的合一的问题而后可。

小学自然“各学年作业要项”中,关于地学部分,摘录于下:

第一、二学年

一、冷暖的省察。

二、秋冬春夏四时景物变化象征的观察研究。三、春夏秋冬四时的认识。

四、云雨风等的研究。

五、日常晴雨的记载研究。六、温度的记载研究。

第三、四学年

一、四时物候变化象征的调查、观察、研究、记载等。二、植物和日光等关系的研究。

三、潮汐的发生、雨露气压的变化等的研究。四、岩石风化的原因、山川的变迁等的研究。五、昼夜运行与日蚀、月蚀等的研究。

第五、六学年

一、四时变化的因果的研究。

二、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的研究。三、地球成因、变化等的研究。

四、月球盈亏等的研究。

五、星球种类、成因等的研究

(Ⅱ)《初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

本标准由张其昀草拟,竺可桢、胡焕庸、许寿裳审查。全文如下:

第一 目标

中学地理科为实现三民主义教育最重要之科目,其目标有三:

(一)根据民族主义,讲明本国各地之风土人情,以培养民族精神;讲明国际之形势,以培养世界眼光。

(二)根据民权主义,讲明政府之施政方针和外交政策之地理背景,使学生对于政治皆能发生兴味,成为健全之公民。

(三)根据民生主义,讲明国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皆有赖于天然富源之开发,因而唤起乐观的积极的精神。

第二 作业要项

(一)以教科书上为上课时之纲领。

(二)以地图为整理教材之“速记”。

(三)以照片、模型、仪器等,补助语言文字之所不及。

(四)以野外旅行为实地之观察。第三 时间分配

(一)上课 初中地理程占三学年,每周二小时。初中地理应以本国地理为主,外国地理为辅,本国地理占二学年,外国地理占一学年。

(二)幻灯演讲,希望每月能举行一次。

(三)野外考察,每学期应举行一次。

(四)气象仪器实习,应令学生轮流为之。第四 教材大纲

(一)地形(甲)山地(乙)平原

(二)气候(甲)温度(乙)雨量(丙)风向

(三)水利(甲)河流(乙)湖泽(丙)海洋

(丁)森林之调剂力

(四)交通(甲)邮电(乙)航空(丙)驿道

(丁)运输

(五)物产(甲)食粮(乙)衣料(丙)建筑材料(丁)工业上之原动力

(六)都市(甲)政治中心(乙)文化中心(丙)经济中心(丁)人口在 20 万以上者

(七)国际关系与中国最有关系之国家有六:(甲)日本(乙)美国(丙)英国(丁)法国(戊)德国(己)俄国(讲国际关系时应注重本国边防要地)

第五 教法要点

(一)故事法与条理法(教材之形式)故事法者,以故事之形式,叙述具体之生活状况, 使学生于无意之中,领悟人地之关系。条理法则注重地理环境中之要素,以科学方法推寻因果。条理法不及故事法之亲切有味,故宜以故事法为先导,而以条理法结束之。

(二)淤历法与鸟瞰法(教材之次序)普通地理教本之组织,大致先分洲,次分国,次分省,由综合而至分析,是为鸟瞰法。游历法则以儿童经验为基础,由近及远,逐渐发展,使易于了解。初中地理,宜先用游历法,后用鸟瞰法。即教授本国地理,应以乡土为出发点;授世界地理,应以祖国为出发点。

(三)约取法与博观法(教材之分量)向来地理教本,多采用博观法,世界各国之地名, 几乎应有尽有,泛泛记诵,致有不能消化之弊,故宜采用约取法。约取法者,择地理事实之最有关系最有兴趣者,为详尽之解释,明确之了解是也。

(四)演讲法与设计法(教材之运用)设计法为一种有目的之工作,或提出问题,或利用地图,或野外实地考察,凡使学生自行搜集材料,解决问题者,皆谓之设计法。向来教师多偏重演讲法,致学生感觉教材与日常生活不相关涉,宜有以补救其弊。

附设备 新式之学校,不可无特设之地理教室,其设备有四种。

(一)挂图 挂图为地理教室中最重要之设备。挂图须有三种优点:一曰准确,二曰简明, 三曰示远之力,即置图于较远处,其主要各点,均能显而易见是也。

(二)气象仪器(甲)水银气压表(乙)寒暑表(丙)湿度表(丁)雨量器(戊)风信器

价值共计二百元至四百元,视仪器之精粗而异。(甲)(乙)(丙)三种仪器,同时可为理化仪器。

(三)模型标本(甲)地球仪(乙)石膏模型(丙)物产标本等。

(四)幻灯 幻灯能使全班学生于同时见同样之图画,且幻灯明亮、细小处皆能不费眼力即能看见。地图、图表等均可演放。故幻灯实为一种重要仪器,非徒为美观而已。

第六 毕业最低限度

(一)明悉中国在世界上所处之地位,藉知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之各种计划,皆为欲谋中国地位平等最低限度之计划。

(二)明悉中国各边防区域重要地方,并关于国防应行注意之点。

(三)明悉各省区之特点(如以四川为例“自古诗人皆入蜀”,此见其风景之优美;“天下未乱蜀先乱”,此见其交通之不便;四川省为灾荒最少之一省,此见其水利之修明⋯⋯)。

(四)明悉中国天然区域之分布情形(例如江苏省有江南江北之分,浙江省有浙东浙西之分,皆由天然环境之不同,虽在一省之中,而人民之感情、利害、希望等,不相侔。)

(五)明悉各大都会之个性(大都会为区域之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故地理上各种地理事实,可以大都会为其提纲挈领之关键。)

(六)明悉世界主要各国与中国之各种关系,及与中国地理环境异同之比较。

(七)养成看地图之习惯。

(八)养成观察气象之常识。

(九)养成实地考察之方法,俾知应行留意之各点。

(Ⅲ)《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

本标准由胡焕庸草拟,竺可桢、许寿裳、周光倬审查。全文如下:

第一 目标

(一)本国地理阐明今后建设计划大纲所依据地理背景之意义,确实了解《建国方略》及三民主义中一切方案,而收笃信力行之实效。

(二)外国地理阐明我国在国际上所处之地位及有关系重要各邦经济、商业、政治、外交、军事、交通等所受地理环境支配之原则,国际间分离合作之关键趋势,使知如何可以达到恢复我国国际地位之平等,并应取何种态度,以尽促进世界大同之责。

(三)养成学生研究时事、应付时事之能力与习惯。

(四)使学生明了地理学科之性质与应用,增进研究之兴趣。第二 作业要项

(一)以教本或选择适当教材为上课时之纲领。

(二)须随时提出重要时事之有关地理者。为师生共同讨论之问题。

(三)除教师讲演外,宜使学生自动搜集材料,以为研究讨论时之准备。

(四)选订必要参考之图书、表册、统计等,使学生自作或轮作报告。

(五)以照片、模型、仪器、标本等辅助实习。

(六)以旅行及实地参观考察以增进其经验。第三 时间支配

(一)本国地理占 3 学分,外国地理占 3 学分,共 6 学分。每周 3 小时,一学年授毕。先授本国地理,后授外国地理,为高中普通科必修。

(二)旅行、实地参观或考察,每学期至少一次以上。第四 教材大纲

一、本国之部

(一)人口问题如人口分布、国内移动、国外移动等。

(二)侨民问题如华侨在各国或各地概况等。

(三)粮食问题如食粮供给、输出入概况、及各处灾荒饥馑等。

(四)水利问题如气候、旱潦、河工、塘工、灌溉、水力诸问题。

(五)垦殖问题如内地开垦、边疆开垦等。

(六)国都与政区问题如首都建设及设省分新区域等。

(七)边疆问题如国界、割让地、边地诸族之同化等。

(八)交通问题如经济交通、政治交通等。

(九)贸易问题如国内外贸易、商埠、外人在华经济势力等。

(十)关税问题如海关收入、关税制度之变更等。

(十一)外交问题如订约各国之关系及未解决之外交、悬案等。

(十二)开发富源问题如矿产分布及已开发未开发之矿产等。

(十三)发展实业问题如“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之计划等。

(十四)军备问题如海陆军之组织及各军事上之设施等。

(十五)航空问题如军用飞机、商业飞机、航空站等。

(十六)特殊问题如江心坡问题、中东路问题等。二、外国之部

(一)日本问题如日本向外发展、对华侵略等。

(二)太平洋问题如日美等向太平洋方面之发展及冲突等。

(三)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如朝鲜、安南、印度、阿富汗等之力求解放。

(四)不列颠帝国诸问题如帝国与各邦或对外之关系等。

(五)德国复兴问题如赔款问题、驻军问题等。

(六)法、意与欧陆诸问题如法国大陆政策及各国竞争概况等。

(七)苏俄集团问题如苏俄经济能力及对外关系等。

(八)新兴诸国问题如疆界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经济发展等。

(九)近东问题如土耳其、埃及、巴尔干诸国之关系等。

(十)美国集团诸问题如美国之门罗主义、经济发展等。

(十一)世界经济问题如各种重要产品之分布与竞争等。

(十二)世界交通问题如各洲、各国之航业与铁道运输、空中航业等。

(十三)国际联盟诸问题如裁兵问题、仲裁问题、国际合作等。

(十四)南洋澳洲诸问题如各国对于南洋、澳洲之势力及发展等。

(十五)南北极探险问题如各国对于探险事业之奖励及探险成绩等。

(十六)特殊问题如《非战公约》、时事变迁与地理之关系等。第五 教法要点

(一)教材之形式以分段法和代示法相辅而行。分段法者,就该问题之前后关系,条例纲目, 分类叙述之,先明其因,而后推其果。代示法则仅就问题之重要事项,择要显示,使学者领悟其大要。高中地理,应以分段法为组织研究中心,而以代示法辅之,不致失之琐屑与片断知识之弊。

(二)教材之次序使合乎论理的方法,且亦依学者兴味及经验而组织之。于广博的知识范围中, 选择其重大价值之问题,供研究讨论之资。但问题的论列,宜于分析法着手,然后作综合的判断,即由部分的地理单元开始,推而至于全部的地理总览。

(三)教材之分量地理之重大问题,其性质有关于过去的,有关于现代的事实者,有关于将来之发展上者;或涉之于理论的科学的探究,或涉之于实际参观及野外考察之结果,但首先宜确立其范围与目标,再细分项目,拟定教材之支配。若取材或讨论时,失之广泛,失之简略,皆非所宜。总之过去的地理背景,有足以为证明现实问题之价值。然地理之任务,固对于现实问题,得有明彻的了解,

而尤重在对于将来世界之问题,能指以进行上正当之途径。故地理于现代的地理上重要问题及将来发展方面进行之准则为主。

(四)教材之应用问题提出后,教材难易,亦须斟酌。注入式之演讲法,极不适用。须于开始讨论前,于问题之概观及性质加以说明,使学生对此当前之工作,有适当之概念,并指出参考图书、统计、杂志等,听学生分组自动的研究,庶不致于所讨论之问题,茫无头绪也。至于问题之使用,亦有种种方式,愈为明了,愈有意义有价值也。如下

  1. 问答式如南京市如何规划,始能发展?

  2. 辨论式如南京之形势何以优于北平?

  3. 评论式如南京与北平将来发展上之比较观。

  4. 偏面的宣言式如南京何故定为首都?

  5. 题目大纲式如南京地位、面积、地势、气候、人口、出产、社会状况及与其发展有何关系?

    依此讨论,则问题有充分的解释,学者得彻底的了解,印象极深刻。所谓非机械的地理,而是

理解的地理,且从而得实际进行之方针。故地理之贡献,不但随世界而变化,尤能助世界之变化也。第六 毕业最低限度

(一)明了中华民族立国之精神何在?并知现今社会国家及民生一般之状况。

(二)确切了解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之建国方案,并能推衍而实行之。

(三)明了国际上关于地理的特殊问题及其同我国之关系。

(四)明了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有谋独立自主平等之勇气与决心。

(五)明了各国各地之特殊现状及各国立国精神相互间之国际关系,有世界眼光。

(六)能解释或评判地理上各重要问题。

(七)能应用各种重要仪器、图表、统计及参考书等。

参与制订工作的专家胡焕庸和周光焯,后来分别撰文谈及暂行标准。胡氏在《谈谈中学地理课程》一文(《方志》1923,6∶6)中,反映了各地对暂行标准的批评,并申述草拟人的意见:“初中暂行标准,根据各地试用结果,其唯一的批评,即以为过于简略,难于根据。其实当时张君之意,不过略举大纲,指示若干重要之点,并非编辑课本,须要开列各项详目”。“高中暂行标准,当时用问题式列举若干问题,亦有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因为当时所配地理钟点太少,⋯⋯因不得已想用总论法,提纲挈领,聊示若干重要的地理问题,以为学生研究的示范。一般批评的人,也颇有说其中没有方志是缺点的,或者更有说没有自然材料是缺点的,其实限于时间,这不能不一概都割爱了。”该文指出:“人文地理必须以自然地理为基础。”

在前面记述新学制高中设地理选修课程问题时,曾引周汉章(即周光焯)

《中等地地理教育商榷》一文①其文第五部分,指出《暂行标准》为第一次之编订课程纲要②“其中对于目标、作业要项、教法要点三项,特别明显指示, 予全国中等地理教育界以良好之助益,地理教育为之改观,可谓地理教学上放一曙光。而从事建设新地理学之根基,新教材之运用,地理学之范围,随时推广,一扫过去机械呆板之积弊。唯教材大纲当时草创伊始,初中方面似嫌简略而偏重理论;高中方面则以期望过高,搜集材料之不易,兼之自然地

① 全文分(一)引言;(二)地理学科在中学课程中所占之重要性;(三)中学地理学科所欲达到之目标;

(四)地理课程之变更;(五)地理课程标准问题;(六)学校对于地理科之态度;(七)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之心理;(八)社会一般人士之误解;(九)地理教学失败之原因;(十)今后改进之途径。

② 1923 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是民间教育团体拟订的,以教育部组织力量编订,此为第一次。

理方面忽略,讲授实施上,感受困难。”

周氏对目标等三项评价过高。其实,张其昀根据三民主义所订的初中地理目标,大都牵强附会,有失三民主义的真谛,如民族主义,不讲中国民族之自由独立和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而讲本国各地之风土人情,以培养民族精神。教法要点讲的大多是地理教材的编辑方法,而不是教学生学习地理的教学方法。作业要项与教学方法性质相通,没有单列一项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