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一、日本在东洋之势力二、大洋洲与南洋群岛三、印度支那半岛与印度四、西部亚细亚之变迁五、地跨欧亚之苏维埃俄罗斯六、北欧之景况七、中欧诸国之盛衰八、西欧诸国之形势九、巴尔干半岛之变迁与欧洲大局之关系一○、南欧诸国与地中海概况一一、海王英吉利之形势一二、黑暗大陆之非洲一三、富饶之北美一四、南美之共和国一五、全球概况
本书虽标明新学制小学教科书,但未见到第一册的“编辑大意”,是否根据《小学地理课程纲要》编辑,碍难判断。从目次上看,本国地理后总部分没有《纲要》列出的团体生活、教育、军事等目,而选择民族一题;世界
① 在初小阶段,各学校可斟酌情形,社会科或分科教学,或合并教学。如系合并教学,则称常识科。
地理初次出现南洋群岛之名,并与大洋洲并列;有近半数的课题,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政治地理的新形势,这样确定教材的内容,无疑是恰当的。
本书在编制体例上有一重要特点:即正文材料不多,但 在每题正文之后, 拟了几个问题,接着是“释要”,比较详细地叙述某些事物的情况。如讲“湖南之胜地和物产”,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汨罗江、屈原、岳阳、岳阳楼、长沙、衡阳县、祝融峰、醴陵 12 处释要,形式和内容,选录如下:
湘江源出广西海阳山麓,东北流, 纵贯湖南全省,长二千余里。
长沙 西濒汀江形势雄壮楚南之大都会也。清光绪三十年开为商埠。
中学方面,商务印书馆编辑所老编辑员庄俞在其《商务印书馆与三十五年来之中国教育》一文(庄俞、贺胜鼎:《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一书附录, 1931 年商务出版)中,谈到当时中学教科书有两种:“甲种教材, 采混合编制法,为我国教科书空前之创作;乙种教材,取分科编制法,仍注重各科联络。以上二种书通行最广,足以代表一时代之精神。”
经教育部审定、由商务印行的甲种地理教材,有以下两套:
王钟麒:《新学制地理教科书》(2)1923、2、初版 1925、11、77 版① 张其昀:《新学制人生地理教科书》(3)初版:上册 1925、1、中册
1925、9、下册 1926、10、
王氏全书,分 13 章,前 12 章的章目和节目,与《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教学要项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只个别节目下的子目有所调整和补充,如第一章地球的全体第二节太阳系下的地球和第三节人为经界下的地球,其下的子目分别为“太阳系、地球的自转和昼夜、公转和四季、潮汐、日蚀、月蚀”,“地轴、两极、经纬线度、标准时”。第 13 章是编书时加上去的,叫“地球与文化”,下分“人与地的关系”、“地势与文化”、“气候与文化”、“天产与文化”、“环境的改变”五节,已引用美国汉丁顿(Ellsworfh Huntington)和克兴(Summer W.Cushing)合著《人生地理学原理》一书的观点。为了具体了解其中所体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将“气候与文化”一节的课文摘录于下:
-
影响人们的智慧气候不大变动的地方,住民受到的刺激不深,对于天然界的应付很易, 所以积渐而来的经验并不多,而智识自不免庸愚。譬如中国北方一带,便有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尽有灿烂的声光,在开展上便很少指数得出的进步了。反之,气候忽变而且有暴风雨的所在, 人们感受的刺激既很厉害,那么应付的努力当然比别地来得深切,沿海各地和岛国的容易开发, 便是好例。所以中国闽、广一带的土著,每多远涉重洋,从事种种活动,在国外开辟出许多新的境界呢。
-
转移民族的特性英国受天气阴郁和潮湿的影响,土肥易耕,生计宽裕,只要稍能服劳, 便能自食其力,所以习俗相沿,极重个人生活。且因久受湿重的空气压力,便养成一种沉郁严重的性格,坚忍奋斗的习惯了。有人说,英国人的个人主义是气候把他培养起来的,实在不错。⋯⋯
-
影响身体的发育影响人们身体发育的迟早和生殖率的多寡。印度地处热带,那边住民的
① 此处出现时间的矛盾:《中小学课程纲要》在 1923 年 6 月刊布,而王氏的《新学制地理教科书》在同年
2 月初版,比《纲要》早出世。
身体,发育异常迅速,早婚的习惯竟没有匹敌。印度十三四岁女子已经出嫁生子。印度寡妇之多,居世界第一位。⋯⋯
- 支配人们的行为人们犯罪的种类也因气候的不同而各异。愈近热带的,殴杀案件最多(易适生,人口众多,而往来交接机会繁多)。罪犯所犯大半为人事罪。愈近寒地的,则盗窃罪最普通(因寒冷地方,人口少,交接既难,生活不易,往往为衣食所迫,流为盗贼。)
当时庄尧年、贾伸、杨玉如三人,对地理教材混合编制法作如下的批评:
①
优点:(1)各地教材,分类并陈,便于比较。(2)打破中外地理的界
限,使学生注意人类生活的全体。
劣点:(1)自然教材与人生教材缺乏联系,过于偏枯,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中外地理并重,于公民训练上实有缺憾,且于青年心理亦有不合。
嗣后,王锦福对王钟麒的教本也作出如下的批评:
优点:(1)世界与中国混述,可使学者对于世界具有整个之概念。(2) 自然人文两方而,叙述完毕,使学者读后知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3)插图特多(214 幅)①印刷精良,易于观览。
劣点:(1)初中学生地理根基未稳固,地理印象不深切,不宜注入范围较大之材料。(2)中国地理与外国地理混合,易使青年对于本国之印象不深切。(3)中国省分未能分析明白,外国地理部分,亦未划分清楚。(4)分量博而寡要,于政治地理太忽略,易使学者所得之印象不深。
须加指明,王氏此书首次用语体文编写②
张氏一书,其“编辑例言”刊在《史地学报》1924,3:3,教本未载。目录首制如下一表,列出章节次第名目,然后分册详列各节所包细目。
① 庄尧年等三人,都是当时直隶省中学教师。1922 年 8 月,出席直隶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研究会,审查商务、中华出版的教科书,作出《对于初级中学地理科之意见》一文,刊于《史地学报》1923, 2:7。据此表明, 初中混合地理教科书在新学制颁布以前就已付梓。
① 王钟麒自称:“本书附图甚多,但大小详略不同,预备给学生在课外做描绘、放大,互证、详注等工夫。”
② 1920 年,教育部公布,至 1922 年止,旧时所编的小学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也随之逐渐用语体文编写。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结果。
章 目 |
节 目 |
||
---|---|---|---|
人文地理 |
(一)地位与人生之关系 | ( 1 )方位不同之由来 ( 2 )文化中心之转移 |
上 册 |
(二)地形与人生之关系 | ( 1 )大陆 ( 2 )山岳与平原 |
||
(三)水利与人生之关系 | ( 1 )海洋 ( 2 )河流与湖泽 ( 3 )水之功用 |
||
(四)土壤、矿产与人生之关系 | ( 1 )土壤与农夫 ( 2 )建筑材料 ( 3 )工业之原动力 |
||
(五)气候与人生之关系 | ( 1 )气象之六大要素 ( 2 )世界气候之区分 ( 3 )气候与文化 |
||
(六)生物与人生之关系 | ( 1 )世界生物分布状况 ( 2 )畜牧与种植 ( 3 )世界之食粮 ( 4 )世界之衣着 |
中 册 |
|
(七)人类互相间之关系 | ( 1 )民族之造成 ( 2 )国家之组织 ( 3 )世界大战之因果关系 ( 4 )国际联盟 |
章 目 |
节 目 |
||
---|---|---|---|
区域地理 |
( 1 )赤道带 (甲)风土人情之解释 (乙)地方志 |
、 中 册 |
|
(八)热带生活 | (以下各带、区均有相同的甲乙两项,从略 ( 2 )信风带 ( 3 )季风带 ( 4 )热带之山岳区域 ( 5 )热带太平洋诸岛 |
||
(九)温带生活 | ( 1 )南温带 ( 2 )副热带(即地中海气候 ( 3 )海洋性气候 ( 4 )大陆性气候 ( 5 )温带之山岳气候 |
||
(十)极带生活及大陆综括 | |||
(十一)中国区域地理大纲 | 分为 23 个区域。例如浙西山川风物,近似苏常,而与浙东迥乎不侔,浙西与江苏南部合称扬子江三角洲;自宁波至汕头, 合称东南沿海区。 |
下册 |
|
(十二)中国与世界之关系 |
在表下[]括号内,引述竺可桢《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所说的地理教材与教学方法可分为四种后,接着说明“本书上编采用归纳法,下编采用分析法,与上文旨趣符合。”继之说明两点:
“1、本书之根本观念,曰合理的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是故选择教材, 当视其与我国有密切关系,或可供我华人之感受及借鉴者为标准。至于征引时事,则务以正确之方法,说明其真相,使我华人对于今世重大问题,皆有同情之了解。
2、编者鉴于现时吾国中等学校图书设备之贫乏,而国内地学界又绝少精博之著作可供参考,故教材宁稍详备。惟字体分大、中、小三号,以示轻重。如教师为时间经济或学生程度起见,不妨斟酌删改。编制最富弹性。”
至于分册目录特别繁多,不及备录。为了示例,特摘细目较少,首尾两章五节所含的细目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