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红色政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主要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制定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本人重视地理教育的思想。他重视地理教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自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爱地理,勤奋学习;另一方面是他关怀别人学习地理,殷殷至意。在思想上,他认为学好地理,到处有用。①
毛泽东正式接受学校地理教育,始于 1910 年(宣统二年)7 月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他在这里只读了一期,教师就认定:“他的地理到达了中学程度”。当时距清政府正式颁布在学校开设地理才 7 年。
毛泽东学习地理,不局限于学校地理教科书,不光靠老师的讲述,主要靠自学,博览地理群籍。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1913 年春——1918 年夏),课余常到阅览室看报,就把报上见到的外国城市、港口、江河、山丘等名称记在笔记本里,在地图上查看它们的地理位置。他到图书馆借到地理书,就抓住中心,深入研究,其中学得过细而有心得的,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毛泽东学习地理,不单纯出自爱好的心理,而有其崇高的目的。他的同
① 杨尧、吴兆钧:《毛泽东同志重视地理教育》湖南省教育学会第三届年会(1982 年 4 月)论文,未刊稿。
班同学周世钊曾说过,他在一师时,想从史地的研究,时事的学习,寻找一条解决中国问题和人民痛苦的道路。
在学习地理方法上,毛泽东特别重视地图。周恩来曾说过:“过去战争年代,我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候,主席很重视熟悉地图。毛主席对地图很熟, 连一些小村庄在什么地方都很清楚。”毛泽东历来注重读“有字之书”,也注重读“无字之书”。地理方面,他看重游历和考察,赞赏“司马迁览潇湘, 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胸襟乃益广”、“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的意见。(见李锐:《毛泽东同志初期的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 年版)
他关怀和教育别人学习地理,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早在 1917 年冬天,他创办工人夜校,开设国文、算术、常识三门课程,地理包括在常识课内。1921 年 8 月,他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在自修大学附设的补习学校,地理是五门课程之一。1926 年,他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设有地理课,并亲自担任教学,带领学员到广东韶关和海丰一带实地调查。
当时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宣传革命道理。这从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一位学员贺尔康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写道: “⋯⋯我国是这样不得了,因为授地理课,讲某一块地方割与某国去了,某一块地方割与某国去了,某处又租借与某一国。租借割让的地方不知有多少, 恐怕外人蚕食鲸吞无有已时。⋯⋯我想及我国这些事,心理很烦恼。”(见
《湖南自修大学纪念地的说明》)
1929 年,毛泽东提出要把“游击区域的地理和政治经济常识”等十几项内容,很艺术地编写成课本,作为红军士兵进行政治训练的教材;同时还提出了启发式(废除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等十条教授法。1942 年 2 月,他在延安中央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重要讲演,讲到学习文化和学习理论的关系时说:“何况现在学的不是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历史、地理、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这虽是对工农干部讲的,但具有普遍的意义。
他自己学好地理,不但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他担任革命工作,指挥革命战争,以至著书立说,都起了基础的作用,而且对他的政治思想也有影响,如一本具有政治地理意义的《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小册子,使他第一次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观念;一张世界坤舆图,使他开始把“改造中国”的抱负扩大到“改造世界”。(周世钊:《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故事》,1977 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