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
起源于费希纳的传统阈限概念,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没有受到多大挑战。可是,近四十年来,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上已成为古典的和现代的心理物理学争论的焦点。50 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在这些非感觉变量中,主要有下列二种最为主要:
- 刺激出现的概率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刺激出现的概率(或机率)(probability)以 P(S)表示,其值总是 1.0,这样被试做出“有” 或“无”的判断时,即使凭机遇也有 50%的精确性,难以避免地存在着期望误差。实验证明,当 P(S)系统变化时,做出“有”判断的概率以 P(yes) 表示,也会发生变化,测出的阈限值亦发生变化。一个察觉指端震动的实验
(Ges Cheider et al.,1971)表明,改变 P(S)对于传统的阈限测量具有强烈的影响。当 P(S)等于 0.7 时,阈限是 1.3 微米;P(S)为 0.3 时,阈
限则是 2.3 微米。而且,当刺激不出现时,P(yes)也明显地高于零。而根据传统的阈限理论,在不呈现刺激时,训练有素的、忠实可靠的被试者只是偶然地报告“有”感觉,P(yes)不可能明显地高于零。
- 反应代价 反应代价影响反应的结果,即反应受到奖赏和惩罚的影响。传统的阈限理论是对此忽略不顾的。事实上,如果正确地报告了“有” 刺激(称为“击中”)得到的奖赏多,而且错报时受到的惩罚少,则被试倾向于降低反应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所测量的阈限相对值便低。反之,如果击中时所得奖赏少,而错报时所受惩罚多,则被试者倾向于提高反应标准, 不会轻易做出“有”反应,这时,所测量的阈限值便高。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传统的阈限理论恰不能给予解释。
从上述二种非感觉变量的讨论中看到,现代心理物理学从对阈限概念的不同理解出发,把被试者的辨别力和他的反应倾向区分开处理,而传统心理物理学测得的感觉阈限是二者不可分割的混合物。这是现代心理物理学对阈限概念和感觉理论的新发展。
现代心理物理学不仅对心理研究方法带来新的突破,而且也对心理学理论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些变化不仅明显地表现在对阈限概念的理解上,而且也反应在心理物理学所研究的课题上。对研究的课题,现代心理物理学从系
表 5-1 心理物理学问题的分类、选用方法和尺度准绳
类别 |
研究问题 |
选用方法 |
尺度准绳 |
---|---|---|---|
感觉能力机体感受性和可辨性的测量) |
绝对感受性:辨别某一刺激存在与否的能力 |
1.有 m 个选择的强迫选择法(空间或时间) 2.可做双重决定(是或否)的单一刺激法或 对可信度的评价法 |
正确百分数 ( d ′)或其他觉察指标 P ( C ) Max |
差别感受性:在一些刺激之间进行辨别的能力 |
1.对偶比较法 2. 评价法或对各种刺激 AA , AB 或BB 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的双重决定法 3.在 AB 序列中识别第三个刺激 的方法 |
正确百分数 ( d ′)或其他辨别指标 |
|
刺激识别: 从一组几个刺激中,对每个刺激给予不同反应的能力 |
识别法 |
1.常误 2.标准错误或其他离散尺度 |
|
有效刺激量:这是来自感 觉能力测量单位进行标度的 刺激量 |
通过等距单位测量有效刺激强度的方法 |
在指定的判断百分数上, 称为相等的刺激值(范围) |
|
反应倾向 (刺激间及刺激和周围背景间可清除辨别的情况下,对一些刺激或刺激序列特有反应的测量) |
等距:与刺激间辨别能力测定不相同,在指导语规 定的连续体上称为相等刺激的测定 |
调整法,允许做“相等”判断的对偶比较法,恒定刺激法,极限法 |
在指定的判断百分数上, 称为相等的刺激 平均值和离散值 |
等差:与差别之间的辨 别 |
调整法,允许做“相等” |
在指定的判断百分数 |
|
能力测定不相同,在 |
判断的对偶比较法,恒 |
上,称为相等的刺激 |
(采自马谋超,1978)
统论出发,将一个事物看成是有层次阶段和多水平的结构,因此,它所面临
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有层次和不同水平的事件。具体地说,现代心理物理学课题可分割为检测、认知、分辨、量表等四个基本问题,叙述如下:
-
检测问题 检测(或觉察)(detection)就是察觉一个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感知觉问题,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检测到了信号,报告为“有”,没有检测到信号,报告为“无”的简单问题。在使用方法时,如果研究者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传统的极限法和常定刺激法来测定阈限;如果不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信号检测论来分析检测信号的辨别力和反应倾向。
-
认知问题 认知(cognitive)就是辨认一个事物的问题。这里已包括较高水平的问题,如当一个雷达操作员在屏幕上观察到了有信号以后,就要进一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这就包括了复杂的知觉过程。这里包括可以采用信息论的方法来认知对象。应当指出,检测和认知阶段有时是不可分的,相互联结的,所以有时也称为检测-认知阶层。虽然认知问题既重要又有趣,涉及到信息量的问题,但这方面的问题一般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中不作详细论述,主要在认知心理学中进行阐述和讨论。
-
辨别差异问题 辨别差异(discriminative difference)是叙述某些事物与标准的区别问题。这是一个更高的梯级。例如雷达操作员要正确无误地分辨出这一刺激不同于别的刺激。心理物理学中的韦伯定律(或韦氏定律)(Weber’s law),分辨中的信号检测论(见第二节),以及用反应时来测定分辨等,都属于辨别差异问题。
-
量表问题 量表(scale)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已构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测量心理活动并转换成某种尺度(yardstick)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就可将问题进行新的归类,把讨论心理物理学的一些问题组织到那些感觉和反应倾向的范畴内。参见表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