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3 正确写出呈现字的时阈平均数
刺激字 |
熟 字 |
生 字 |
||||||||||||
---|---|---|---|---|---|---|---|---|---|---|---|---|---|---|
南 |
盖 |
阈 |
棉 |
照 |
幸 |
得 |
走 |
阈 |
侃 |
悖 |
煦 |
肇 |
紫 |
|
反应时间 (毫秒) |
10.4 |
9.6 |
10.0 |
10.0 |
10.0 |
11.7 |
8.3 |
33.3 |
50.0 |
13.3 |
20.4 |
30.4 |
49.2 |
36.7 |
平 均 反应时间 |
10.1 |
34.3 |
(采自曹传咏等, 1963 )
彭瑞祥等(1983)应用视听反应时间方法,对由于掩盖而造成不完整的汉字进行再认的研究实验,材料为 39 个常用汉字,分整体字、左右分隔字及上分隔字三类,每类 13 个。笔划 8~10,有以横竖为主,也有以撇捺为主的。10 名被试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分成甲、乙两组。在速示条件下要被试尽
可能迅速、准确地说出所呈现的字。字的大小为 50×50 毫米,观察距离为
2.5 米。甲组再认左上角被掩的字,乙组再认右下角被掩的字。实验结果列于表 3-4。由表可见,对三类汉字的再认,甲组的平均反应时间都长于乙组。表明字的左上角的特征或信息比右上角的较重要,这一现象在可分隔型的字,特另是左右分隔型的字表现尤其明显。甲组被试反应时间长,再认字困难,原因就在于此。这类研究对于识字教学、计算机识别汉字等工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自 70 年代起,反应时间法也常成功地应用于现代记旧心理的研究。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