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视敏度测定及其特征

医学界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它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其公式为:

1

V(视敏度)= α(视角)

但是,检查视敏度的方法有好几种。下面的图示列出了检查视敏度的几种常用的刺激项目,它们可分别测试受测者对物象的觉察(detection)、再认(recognition)、解象(resolution)和定位(localization)能力

(图 6-9)。

医学上用的视力表属于认知测试,通常以 5 米为标准观视距离。在图 6

-9 中,认知类测试的“℃”型视标是国际通用的视标,称为蓝道环(Landolt ring)视标。它的规格结构标准是:黑线条宽度为直径的五分之一,环的开口也是直径的五分之—,即等于线条宽度。我国目前采用“E”型视表来检查视敏度,它的黑线条宽度和空白区宽度也是全字的五分之—。当视标“C”的直径为 7.5 毫米时,环的开口是 1.5 毫米(见图 6-10)。在 5 米距离处, 被试者如能指出缺口方向,他的视角约等于 1 分。1 分视角时的视网膜映象约等于 0.004 毫米,这个数字接近单个视锥细胞的直径。医学上一般认为 1.0 的视敏度是正常的。医学上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视力检查表,能看清第一行为 0.1,看清第二行为 0.2,看清第十行正是视角等于 1 分。在日常生活中, 有的人具有很高的视敏度,而有的人视敏度较低,有的国家规定视敏度为

  1. 就是“法定盲人”,即残疾人标准。

从图 6-9 上我们除了看到属于认知的材料之外,还有觉察、解象和定位三种材料。觉察测试采用一条线或一个点,见图 6-9,只需让被试者判断在一个视野里刺激是否存在即可。解象采用等宽黑白条纹图案进行测试,以可分辨的最佳栅条为视敏度指标,一般以空间频率来表示。在最佳条件下成人最小可辨敏度是 45 到 60(周/度),对应于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条纹宽度。定位用游标测定视敏度,是让被试者辨别某一根线对应于另一根线的位移, 被试者须区别上面的线是下面一条线的左边或右边,在最佳条件下成人刚好区别的位移约为 2 弧秒,相当于中央凹(或中央窝)(fovea)中光感受细胞直径的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