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异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

至今已有一系列研究考察过新异非言语信息的活动效应,所谓“新异” 的含意是相对于上述“熟悉的”而言的,其意是非熟悉。这类研究使用的内隐记忆测验在某种程度上类同于广泛使用言语领域的识别、完词和词汇决定等作业。两个近期的研究着重于点阵的启动效应,在对严重健忘症病人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目标材料是 3×3 点阵中 5 点的空间排列,它是由 4 条绒线连接组成的特殊因素。在给健忘症病人和一组控制被试呈现一系列这种点阵之后,用“点完成”测验来评估启动效应,在这个测验中呈现的是未被连接的 5 个点,要求被试用直线连接这 5 个点组成任意图形,每个图形都有许多可能的连法,主要是看被试是否倾向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他们曾经学过的图形。结果健忘症病人组和控制组都有启动效应,并且还观察到启动效应和外显记忆的分离,在要求被试外显地记忆前后启动过的点阵的再认测验中,健忘症病人的图形启动效应却未受损坏。

点完成测验(point construction test)是一种新型的内隐记忆测验。健忘症病人再认成绩为随机水平,而启动效应十分明显,这直接证明了内隐记忆的存在。同时看到,被试编码对象的特殊图形点阵,在被试头脑中不存在预存的表征,结果仍然出现了启动效应,即使在健忘症病人身上也有启动效应。

非启动信息内隐记忆测验使用的另一种间接测量方法是物体决定任务, 由沙克特及其同事(Schacter, Bowers& Booker, 1989)首先使用。在他们做的一系列实验中,目标材料是新异的不熟悉的三维物体的两维图像。其中一半描绘的是结构上可能的物体,它们的表面和边界连接起来可以以三维形式存在。另一半图像与此相反,代表的是不可能的物体,它们的表面边界或轮廓违反常规,使得它们不可能以三维形式存在,详见图 9-18。在物体决定测验中,给被试快速呈现(100 毫秒)可能和不可能图形,要求被试决定每个物体结构上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一半的被测物体是事先已学习过的,另一半是新的,主要的问题是新异物体的启动效应是否能观察到,亦即

对可能与不可能物体的学习接触是否会提高判断正确率,用传统的直接测量方法之一(再认测量)评估外显记忆。

在这个实验中,先是学习任务,之后进行物体决定测验,诱使被试按照物体的全三维结构信息进行编码(要求被试指出每一个物体是朝左还是朝右的),结果出现了启动效应。相反’学习时要求被试按照物体的局部特征编码(指出每一物体的水平线多还是垂直线多),则未观察到启动效应。

这里,我们看到,运用随机独立性法则 ( law of stochastic independ-ence)判定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启动效应)的独立性是多重记忆系统说的支持者们常用的方法;随机独立性的存在是支持知觉表征系统假设的。随机独立性法则来自于概率论关于相互独立随机事件的规定,若事件 A 与 B 满足 P(AB)=P(A)·P(B),则称 A 和 B 相互独立。该规定又是在乘法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后者对 A 事件或 B 事件的要求是两事件依次进行才可能由始点到达终点,单独进行 A 事件或 B 事件就不能完成任务,因此,这就要求被试要经历内隐测验和外显测验,亦即测量(任务)变量应该是组内变量。如果定义 P(A) P(B)为简单概率、 P(A· B)为联合概率的话, 则简单概率指内隐测验或外显测验的正确率(或击中概率),联合概率是两类测验同时正确的项目与总测验项目的比例(朱滢等,1993)。

在左/右(即上例中要求被试指出某一物体是朝左还是朝右)情景中,两类测验的简单概率之积与联合概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继这类实验之后,除了继续使用随机独立性法则证明两类测验的独立性外,研究的重点在于形成满足提取意识性标准的任务分离。实验者操纵加工深度变量与左/右编码作业的成绩。这是情理之中的,外显测验中有显著的加工水平的效应已为众多实验证实。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精细编码作业之后在内隐测验中未观察到任何启动效应。也就是说,随着加工水平的增加,启动效应下降至随机水平,任务分离出来了。加工深度(编码水平)变量的操纵导致在再认测验(外显记忆)和物体命名测验(内隐记忆)中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前者出现加工水平的效应,而后者则没有。

前面已介绍了词干补笔、残词补全、知觉辨认、词汇决定、词的确认、残图识别、点完成、物体决定等内隐记忆测验,这些方法的名称反映了它们的特点,它们在对记忆现象的揭示中,各显神通,表现了一定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