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27 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 |
SS |
df |
MS |
F |
p |
---|---|---|---|---|---|
总 的 |
10128.67 |
119 |
|||
条件, A 指导语, B 交互影响, A , B 抽样误差 |
641 7363.33 41.67 2082.67 |
4 1 4 110` |
160.25 7363.33 10.42 13.93 |
8.465 388.977 0.550 |
< 0.001 < 0.001 > 0.05 |
(采自杨治良’1985)
根据表中的 F 值和 p 值,就可做出实验推论:(1) A 因素对概念的形成的速度有显著的影响;(2)B 因素对概念的形成的速度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3)A 因素和 B 因素的结合,对概念的形成的速度并无显著的交互影响存在。
(四)X2 检验
X2 检验(或 X2 考验,卡方检定)(chi-square test)是比较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之间的差异的统计方法。这里的 X 是希腊字母,读作〔hai〕,不按拉丁系字母 X 读音。在统计学中,检验分为参数检验(parametictest)和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ic test)。前者如某一总体指标是否等于某一数值; 后者如某一随机变量是否服从常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在以实用常态分布和 t 分布作为准则尺度去检验统计假设时,这些假设都是有关参数的假设。为了使得检验结果有效,它们都需要在事件假定与检验对象相适应的特种分布形态。另一些统计检验是用来检验分配,而不是用来检验参数的。它们所检验的分配在先验的假定上并不要求具有一定的形态,故称为自由分配’而用来作假设检验的准则量数就叫非参数的统计量数。X2 即属于这种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ic statistics)之列。
X2 的定义可用下式表达之:
X2 = ∑
( 实计数− 预计数) (A − T) 2
= Σ
[ 公式
2 − 18]
i =1
预计数 T
A:实际值(或实计数) T:理论值(或预计值) Σ:总和
n:计数组
上式标志着实际进行计算 X2 的定义。至于在理论函数上的 X2 恰如 t 分布一样,亦是随着自由度的变化形成一簇理论上的分配形态。自由度越大,其分配形态便越接近于常态。
在进行 X2 测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计算 X2 值过程中,必须用绝对值,切不可用相对数,因 X2 值的大小与频数有关。
-
做 X2 检测时,应先检查每一格的理论值是否够大,如理论值小于 5 时, 应将附近两组或几组合并使用数值增大后,再进行 X2 测验,否则易导致错误结论。当只有两项对比(4 格)而不能合并时,如理论值小于 5,则应进行校正。校正公式为(其他公式可参考统计专著):
(│A − T│ − 0.5) 2
X2 = Σ
T
[ 公式
2 − 29]
- 这只列举了 X2 测验的基本公式。从此基本公式还可根据不同需要演变成许多公式,使计算更为简捷。
下面通过实例来分析具体计算过程。假如有某课题组对 213 名工人的操
作效果进行了观测,比较新、老二种操作方法的优劣。表 2-28 为完成某一工
作程序所犯的动作错误的情况。从表上可见,有 116 例新法错误数小于老法
(用符号“+”表示), 28 例老法错误数小于新法(用符号“-”表示)。
其他 69 例两者计数相同(用符号“O”表示)。这一统计资料因此出现许多
0 和 1 计数,显然总体分布不是正态。而且在统计资料中(未列出),老法的错误数各人变动在 0~12 之间,新法则在 0~30 之间,方差差别也大,因此 t 检验不大合适,这时可以应用非参数的符号检验法检验两种方法差别有无显著意义。统计检验的无效假设有两种方法操作效果相同,即应出现“+” 与“-”的概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