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行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淘汰不合格的被试者。

  2. 插入一些捕捉实验,以考察被试的态度 例如,在一个测量声音信号的响度绝对阈限的实验中,捕捉实验可以是一个没有声音信号出现的测试。若被试者对此回答说听到声音,则主试就判定此被试者没有很好地注意任务,故对这部分结果另行处理。反应时实验中的“抢先”反应也是类似的情况。

其实,传统心理物理法所用的手段远不止以上五种。总之,通过上述手段,使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测量,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定的成功。许多资料如

视觉和听觉领域的心理测量函数,迄今还保持着相当的生命力。甚至,信号检测论也起异曲同工作用。

然而,传统心理物理学对于人的主观态度一类的影响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它们的测量中,共同的特点是只出现有效的信号刺激和作用相应的百分比,而无噪音的测量,这样就给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在动物的心理物理研究中,常遇到一个困难是关于基线的评定问题。从阈限的确定来考虑,基线需要固定,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基线变量的评定反应出信号检测论对传统方法的一个发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常常看到,用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有时令人误解,甚至是相反对立。例如:曾经对正常男女和胖的男女对饥饿感觉阈限进行了测定。结论说,胖男子阈限最低,正常人居中,而胖女人最高。但是,有研究者用信号检测论方法重新对此精心研究。他们让男女胖子吞下胃球,并记录胃的收缩情形。把胃的收缩看作信号,无收缩看作噪音。在整个过程的 4 小时里, 不断询问被试是否感到饥饿。结果发现,正常男女在胃收缩时,报告饥饿, 无收缩时则报告不饿。可是,男女胖子只表明相反的偏好。女胖子倾向于说“不饿”,尽管她的胃已收缩;男胖子则倾向于说“饿”。在感受性曲线(ROC) 上,前者表现为左边更低,后者表现为右边更高。可见不同的方法获得的结果不同。

传统方法把被试者的反应偏好混为阈限的一部分,这种情形并不少见。又如:在个性和知觉实验中,被试的反应标准和他的动机是密切相关的,使用有关性行为作刺激时,可能系统地低估观察者的感受性。因为,人们不愿意报告这样的感觉。同样,精神病患者也常常采取较严的反应标准。因为, 他可能产生把错误反应误认作是妄想的论据。在疼痛的研究中,也可能把哀伤叫苦的人误定为低阈限,而坚韧的人定为高阈限。所有这些测量明显地反映出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和信号检测论的优越性。

传统方法得到的一些混乱的结果,有时直接表现为结果的对立。人们习惯地把它归结为实验条件、方法的不同。实际上,根本的原因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所造成的反应偏向区分开来。

在方法学上,传统方法的缺点是缺乏对噪音的测量。实际上,人的辨别力乃是信号及噪音的函数,也就是说,信号固然是信息,但噪音也是信息, 这绝不可忽视。信号检测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两类变量的测量,它明确地建立起反映噪音变量的虚惊概率,这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对于辨别力的估量不可缺少,而且对于被试主观态度或反应偏好的测量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信号检测论由于建立击中和虚惊两个经验尺度,在感性的测量上,把主观态度区分开来,以获得成功,这是心理物理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人们归结于实验条件和方法。而信号检测论认为, 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所以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多半是由于主观的反应偏向造成的。若去掉反应偏向的影响,人的纯感受性或辨别力就恒定了。

可见,信号检测论在重视对信号的测量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噪音”的测量的重要性。它借着辨别力和反应标准(或反应偏好)的指数,独立地处理了感受性和主观态度两类变量,无疑对传统心理物理法是一个发展,显示了其优越性。

归结到一点,信号检测论对心理物理法的最大贡献是它可以把被试者的

辨别力和他的反应偏向性分开,而以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感觉阈限则是二者不可分割的混合物。不过,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信号检测论对心理物理学的研究的巨大贡献,要利用这个有利的工具去研究解决一些传统心理物理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心理物理法在一定条件下仍不失为测定感受性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并且用起来比信号检测论要简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