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奢侈有利的观点来反对这一制度

反对意见的性质。——其影响的深远。——奢侈只是历史的一个阶段。——奢侈一词各种含义的区别。——应用。

我们研究过的反对意见都是以不实际为理由来攻击平等制度。但是也并

不缺乏另外一种推断者,他们的论点企图表明平等制度即使实际可行也是不足取的。这些人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如下:

首先,他们提出一项原理,关于这项原理所包括的真理,我们并不打算有所争论。他们说:“有教养比无知强。做人比当畜生强,因此,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那些属性,也就是我们特别值得重视和培养的。人类的最崇高的光采就是趣味高雅、感情细腻、洞察深邃和知识渊博等等。但这一切都是同不平等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奢侈的产物。奢侈引起兴木上建宫室,造戍城市人口充斥。手工艺者之所以运用他们的艺术修养,其目的正是在于分享富人的豪华。而这也是一切建筑、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产生的原因。如果没有不平等的状态,如果没有一些人能够去购买,从而刺激另外一些人去取得能够出售所必需的才智,艺术也就无从发展。在平等状态之下,我们一定会永远停留在野蛮人状态;如果平等状态一旦恢复,我们也一定再一次成为野蛮人,就是这样,我们看到(象在乐观主义理论中一样①),紊乱、自私、垄断和困苦,这一切看来不调和的因素,共同组成那个和谐而庄严的整体。我们看到的,也是希望的智力进步和扩展,比起所需要的部分的非正义和困苦来,乃是值得的”②。

这种看法,形式多样,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可能就是这种看法,使得卢梭成为野蛮状态的拥护者。毫无疑问,我们是不应该容许自己轻视不平等状态所产生的祸害的。如果为了使少数人提高觉悟,广大人类群众就必须陷入受奴役的境地,甚至更奇怪的必须陷入无知,那么,怀疑永恒的鲁钝是否比有觉悟还可取一些的那些道德学家们,当然也就不应受到责备。幸而这并不是实际的抉择。

这里所描绘的奢侈状态,以及一个不平等的状态,也许是为了达到文明的目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对于平等的条件,我们所能最后取得的保证, 端在人们普遍了解到积累的不公,以及财富在购买幸福中的无用。但是使人们有这样的了解,在野蛮人的状态下是达不到的;如果我们又回到野蛮时代, 也是不能保持这种了解的。正是不平等的景象;最初刺激了迟钝的野蛮人去坚持努力以便取得财富。正是坚持的努力,最初引起了实际的余暇和使人感到有余暇,从而产生了文学和艺术。

然而,不平等虽然作为文明的前奏是必要的,它却不是文明所必需的支

① 参见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

② 这一学说的伟大战士是孟德维尔(1670—1733,英国民主兰义的伦理学作家和经济学家。——译者)。可是要断定他是现存社会制度的认真的保卫者,还是在说反话。却并不容易。他的主要著作《蜜蜂的寓言》, 对一切想要深入地学习用哲学家的态度探讨人卖事务的人,都是极其值得注意的。没有任何作家用过更强烈的语言来揭发现存弊端的丑恶,或更有力地证明过这些弊端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休谟在其《论文集》第二集第二篇论文中,曾经试图对于孟德维尔的理论增加上他自己才气焕发的润色。可惜的是,他增加了美感的地方却减少了深刻性。休谟的深刻性,虽然使他成为最优秀最可钦敬的人之一,而且是后无来者的, 可是他这种深刻性与其说寓于他的道德分析中,不如说是寓于他的逻辑判断之中。

柱。在大厦完工之后,我们就可以拆去脚手架。我们已经广泛地试图说明①, 我们对于人类的爱,我们的好胜心,或者是同人类干劲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论什么动机,在财富的魔法被解除之后,仍然是会起作用的。已经尝过教养和知识的快感的人,是不会重新堕入无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反对意见的无效,也许应该更准确地考察一下奢侈一词的意义。对这个词的理解的不同,决定人们把它看作是德行还是恶行。如果我们所谓的奢侈,是指由某些人单狄享受某件物品,同时造成其他人不必要的困苦和片面的负担;那么,我们以奢侈为习就是恶行,然而,如果我们所谓的奢侈,象时常所了解的那样,指的是对于我们健全而又健康的生存并非绝对必要的一切供应,那么取得共享奢侈品则可能是有道德的了。德行的目的就是增加引起人们快感的东西的总和。德行的标志和标准是无私,凡是可以用来使许多人快乐的努力,就不用来使一个个人快乐。在这种范围之内,凡是为自己或别人增加实际快乐的人都是值得称赞的;凡是放过这样机会的人都应该受到指责。我们不应该为了活着而从事研究,而是应该活着为了使我们的生存充满最大量的百试不厌的美妙的实质享受。

我们不妨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我们已经试图界说的平等状态。在这个界说中我们已经看到①,社会一切成员每天半小时的劳动,大概就足以取得生活中一切的必需品。这个劳动量,虽然并不是由法律所规定的,也不是靠着直接惩办来加以贯彻的,却会最强有力地使得智力强的人由于正义感而不得不做,使得智力弱的人由于羞耻心而不得不做。在这半小时之后,人们怎样消磨时间呢?大概不会无所事事,也不会所有的人把全部时间都用来致力于精神成就。人类劳动所创造的许多东西,虽然不能算做生活必需品,却是大大有助于我们的福利的。当我们确定了,在虚夸失去作用之后,能够给我们实际快乐的那些供应究竟是些什么的时候,这些并不必需却大有助于福利的东西的标准就会出现。在一个有觉悟的社会里队大概会有相当多的时间贡献给这种供应的生产。这种劳动也许同最可取的人类生存状态并非不相符。劳动之所以是灾难,因为劳动是作为生存的条件所专横地加之于人的,并且因为使从事劳动的人没有公道的机会去取得知识和进步。当劳动在最严格的意义上成为自愿的,当劳动不再妨碍我们的进步,而且成为进步本身所必要的, 或者至少可以成为消遣和避免生活单调的手段,那么,劳动就可能不再是灾难,而成为一种福利。由此可见,平等的状态并不必须成为一种禁欲主义的简单状态,而是同大量供应不相矛盾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同华美也是不相矛盾的——至少,如果我们所谓的华美是指丰富的供应;以及为供应而做出的形形色色的发明创造。因此,把这种状态同野蛮人的状态相混淆的人,或者认为取得前一种状态就会导致后一种状态的人,可以说看来是缺少理由的。

① 参见本篇第一章、弟四章、第六章。

① 参见本篇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