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内容丰富、要求细致、层次分明

原大纲关于历史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提出了一点,即“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新大纲则明确

地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关于历史教学的能力,清楚地提出了三个方面或说三个层次。

首先,是基本的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如,阅读历史教科书、识别与填充地图、利用与制作图表、口头及书面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等。具有这些能力,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历史或者自学历史。

其次,是形式逻辑思维的能力。显然,这是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很重要的能力。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已经看出,只有对于史实的了解,缺乏正确的思维能力,不能对历史做出分析和认识,便不能够算作是真正地掌握了历史:“整辑排比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文史通义》)。因此,从刘知几开始,就始终十分强调治史(包括学习历史), 要有“史识”,也即是一定的思维方法。毛泽东同志更是明确地提出了理论思维的重要,指出惟此才能够对人类社会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认识。

关于这种思维能力,新大纲指出有“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

等。“记忆”是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有了记忆能力、学会必要的记忆方法, 学生才会掌握必要的具体历史事实,也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去思维、认识历史,对历史得出一定的结论。“分析”和“综合”是一组思维方法的两个组成方面。分析,简单他说就是对历史“一分为二”,如 1842 年签订的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就可以被分析成“割地”、“赔款”、“开商埠”等项目;综合,则是将分析出的各项,逐条认识后加以综合观察,得出结论,如,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比较,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含人物、事件、现象、概念)加以比较的思维方法。它是建立在历史发展具有一般性和多样性这个特点的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就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性、一般性,也即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同时,又能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走过历史道路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也即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历史的比较思维一般地有四种:1.纵向比较,如比较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次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异同;2.横向比较,如将英、美、法三次资产阶级革命作一比较,看一看它们的异同;3.宏观比较,如对从 14—15 世纪西方开始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萌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殖民掠夺、“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等),到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与中国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及后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加以综合的整体的比较。比较只能得出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异同,要想进一步得出对历史发展的一般性与多样性的深刻认识,还必须对比较的材料和结果加以概括,最终得出应有的结论。同样,比较与概括也是一组彼此相联的思维方法,是一个思维方法的两个方面。

最后,是辩证思维的能力,即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说,这是历史教学需要发展、培养学生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我们这样讲,是针对着前面两项能力而言。

  1. 学生学习历史、表述历史的能力,谁都知道绝对不是一般的学习方法与表述方法,而必须紧密地联系、结合到历史的内容。如,要学会阅读历史教科书,就绝不仅仅是能够认字识词、划分文字的段落,而是要学会抓住书里的历史事实,理出条理,弄清这些史实的前因后果,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得出科学的历史结论。这里就必须要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观点;人民群众与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观点;阶级观点与历史观点,等等),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惟此,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地阅读历史教科书,掌握了阅读历史书籍的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样是如此。它也绝不仅仅是口头或书面的一般表达能力和方法,而是需要史论结合,既有叙述,又有分析地表述一切历史问题。叙述得清楚,要求会按照时间顺序及历史的内在联系,道出其始终本末;分析得深刻,就要初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事实上,如果抽去了“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那么,什么阅读能力、表述能力就和某些学科没有什么区别了。

  1. 所谓“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其核心也还是要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最起码的前提。如认识一个历史事件、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而不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作分析、去作比较,怎么能够真的对其本质认识得清楚和深刻呢?!如果使用的是错误的观点,那可能还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这正如恩格斯说的:“没有理论思维,就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在这里,唯一的问题是思维得正确或不正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482 页)。

因此,我们对于新大纲所提出来的历史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

一定不要孤立地、平均地看待,而是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看到它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彼此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同时, 也要分出层次来。学习历史、表述历史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学习方法问题,是第一层次的能力,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则涉及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应该是最高层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