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一、历史读物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进行历史教育,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由来已久的。前边引《国语·楚语》记载,楚庄王在位期间,大夫申叔时在向他讲述如何教育太子时,说:“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抑恶焉,以戒劝其心。”申叔时明确地提出,让人们阅读史书,可以“戒劝其心”,使之受到教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在兵败猇亭退归白帝城后,临终时遗诏给后主刘禅,特别叮嘱他要读《汉书》,用以“益人意智”①,也是强调阅读史书以增才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同志酷爱读历史书籍。阅读这些史书,对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周恩来说得十分好:“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 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②

现在,由于广大史学工作者和出版社的不断努力,供历史教育的历史书籍、读物,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来说,都是十分丰富而兴盛的。总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史书原著。如新中国成立后,系统地重印出版的《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等重要史书原著。现在,这些史书不但大多数都有了标点本, 而且有的还有选本、注本,对于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方便。最近,有些出版社还陆续出版了今译或白话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虽然在质量上还有待斟酌、推敲,但是却可以供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阅读,亦不失为一种普及的手段。进行历史教育,阅读一定的史书原著还是需要的。毛泽东同志就说过: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历代兴衰治乱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③

第二类,历史专著,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等等。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白寿彝的《中国历史纲要》、周一良和吴于廑的《世界通史》, 以及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 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等。这些史学专著中有的不但是各类大专学校历史系的指定教材,而且是自学高考一些文科专业或某些单位干部升级考试的用书。它们在各级历史教育中,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类,历史通俗、普及读物。这类史书的读者对象更多地是广大的青少年或者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干部、群众。它具有更大的普及性,种类也最为繁多,文字通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往往是其特点。如有的以“常识”、“问题”等形式写成,像中国青年出版社 70 年代出版的一套《中国历史常

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②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1949 年),转引自张贻玖:《毛泽东读史》,第 10—11 页。

③ 张贻玖:《毛泽东读史》,第 23、29 页。

识》和《世界历史常识》;有的是以“史话”形式写的,像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史话》;有的是以通史或人物传记形式写的,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上下五千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有的以侧重镜鉴的形式编写,像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治政纲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国史镜鉴》;有的是以丛书形式编写的,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龚书铎主编)的一套《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其中包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旧中国》、《当代爱国主义浅说》、《华侨爱国心》、《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近现代爱国诗词选注》、

《现代爱国文选》、《当代军魂》、《他们为祖国拚搏》、《中华精神》、

《近代爱国者的足迹》等);还有以连环画等形式编写的,像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画库》即是由《书法家的故事》、《思想家的故事》等许多本连环画册组成,其中每册围绕着主题选取 8 个著名历史人物,每个

人物又由 12 幅带文字说明的画面予以表现。此外,还有以“故事集”、“演义”等等形式编写的,这里不一一枚举了。

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和文化层次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于个人的历史读物阅读,“开卷有益”,从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营养,获得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