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编写体制

就世界而言,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制,大体上有三种:

第一,国家制或曰统编制。即由国家组织专业人员统一地编写一套历史教科书,然后规定全国各个地区、各级学校统一使用。说句笑话,即“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如 1992 年以前,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就是采用的这种编写体制。

第二,审定制。各个单位乃至个人都可以编写历史教科书,但是却要最后经过国家的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只有“通过”了的才能够得以在全国使用。如,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便都要经过其文部省的审查,而后才可以使用的。

第三,认定制。由单位或个人随便都可以编写历史教科书,也不必经过什么审查,只要是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决定使用,便可以印行。如香港地区大体上即是如此。

目前我国所实行的历史教科书编写体制,是审定制与认定制的结合。国家教委确定了在编写教科书上实行“在统一要求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 并且具体地组织、委托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四个单位编写出四套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历史教科书。从1987 年底开始到 1993 年止,这四套历史教科书已经先后编写出来,并且都经过了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得以在全国试用。这体

现了审定制的精神。但是,究竟全国哪个地区、哪个学校具体落实到使用由哪个单位编写的哪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其权限却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方教育领导部门的手里。这便是认定制了。

就目前实行的情况看,这种编写历史教科书的体制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的出台,适应了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尽平衡的现状,也体现了在教科书编写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的原则。实践证明,这种体制的实行促进了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工作的进步与提高。现在,多套历史教科书争奇斗艳,皆有创新,有所长,使得历史教科书的园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便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为了更好地贯彻我国目前实行的历史教科书编写审定制与认定制相结合的这种新体制,使得多套历史教科书的质量和水平能够不断地提高,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关于多套历史教科书编写队伍的稳定与建设问题,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如前所述,建国后我国历史教科书一直采用的是统编制。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唯一的一家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社,各套统编历史教科书均是其历史编辑室不断编写和修订的。该编辑室历经 40 余年的努力,不但拥有了一支专业教科书编写队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编写历史教科书的经验。应该说这是我国建国后历史教科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现在,审定制代替了统编制,多套历史教科书代替了原来的一套历史教科书,与这相适应的则是多支历史教科书编写队伍的产生。现在,事实上虽然各套历史教科书编写人员的组成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版主要由历史系有关历史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人员和中学历史老师、历史教研员组成;广东版以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等高校教师、研究人员编写,同时注意吸收中学老师和历史教研员参加; 四川版以中学历史教研员和部分西南师范大学的历史教师组成等),但是, 都各有了一支自己的编写队伍,这些新的编写队伍组成的时间都不长(一般均为 1987 年以后组成,至今约六七年);他们不但编写出了各套历史教科书,而且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编写能力,都已经走过了一段艰难创业的历程。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今后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中很宝贵的力量。但是,这些新的编写队伍,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全部是业余组成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或是教学或是研究,而且由于考虑历史教科书编写工作的难度大和要求高,在组成这些队伍时,所挑选的人员都是大学或中学的教学、科研骨干,其原来本职工作之繁重是可想而知了。这样,对于这些新的编写队伍的组成人员,势必就有个时间和稳定的问题。都是业余编写,又要长期奋斗,锲而不舍,如何地使这样的队伍稳定下来而又不断地发展、提高和成熟,应该说,对于各支编写队伍都是一个很尖锐、很现实的考验。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多套历史教科书的继续改进、修订和提高就会有“釜底抽薪”、难以为继的威胁。因此,在教科书编写体制有了重大改革以后,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措施跟上去,以确保多套教科书编写队伍的稳定、繁荣,从而根本上保证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工作,能够有坚实的“后劲”,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