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

【初中历史】本套教材共有课本六册(中国历史四册、世界历史两册), 同时还有地图册等六种配套教材,供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使用。教材编写队伍的组成,贯彻专家(教授、副教授 12 人)、中学教研行政人员(省、市教

研员 2 人)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特级教师 2 人,高级教师 4 人)三结合的原则。

一、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揭示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二是根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三是注意吸收有关史学科研成果,适当联系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四是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具体,通俗易懂,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二、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

  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体现历史教学大纲、《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所规定的思想教育要求基础上,着重抓三点: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特别是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二是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三是革命传统和品德情操教育。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增强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和平演变的意识,并为学生树立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2. 重视基础知识,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材在

体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知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加强如下一些内容: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文化科技、对外交往,以及中外仁人志士、杰出人物、革命英雄的高尚品德、情操;香港、澳门、台湾和华侨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掠夺罪行;“两史一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对一些难懂难学的内容,采取留、减、删的原则,适当降

低教材的难度。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一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二是体现了史学体系的改革,即将以往比较强调政治斗争为主体的史学框架体系,向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发展为主体的框架体系前进了一步;三是增强了时代感和沿海地区发展需要的特色。

  1. 教材在编写体例和形式安排方面,增强了可读性。教材在这方面的主要体现:①采用章节体,以三个层次的简明纲目,体现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②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溶为一体,使历史事件有头有尾,骨肉相连,生动具体;③对一些头绪纷繁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增加教材内容的条理性,力求简明化,使学生易学易记;④注释适当增多, 内容丰富多采。这种体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的扩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正文的份量,适当体现教材的弹性;⑤在每章课文之前提出几个主要问题,以利学生对本章要点的掌握;⑥选用较多的彩色和黑白图片,初步体现图文并茂的特色,从而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⑦注意以事论理,即从具体到抽象,以适应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 重视教材的科学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叙述和分析,力求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积极而又慎重地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在教材内容和练习题的安排方面,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其中的着重点则是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注意教材配套,保证教学质量。本套教材除课本外,还有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历史地图册》,简明扼要、题型多样的《历史练习册》,目的明确、分析较为中肯、史实又较为丰富的《教学参考书》,介绍教材编写情况、教材内容与结构以及试验情况的《历史教材简介》。同时,还有课例音像教材、幻灯片等配套教材。这些配套教材,有利于师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教材在广东、福建等省近三年的试验中,受到试用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他们认为教材内容充实,线索清楚,文字比较严谨,重点突出,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与可读性,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