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地在教学中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话和文艺作品,在时老 师课堂教学中,更是屡见不鲜和新颖巧妙。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为在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些精辟的话,往往是他们分析历史观点的生动体现,在历史教学上如果引用恰当,能给学生以很大启发,加深他们对于历史内容的理解。时老师正是善于这样做的,也正因此而加强了他教学内容的深度。如,他在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一课里,引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语和对哥白尼等科学家的论述,就非常恰当, 使学生对这课内容的理解有了新的升华。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历史真实,但是, 却能够给历史增加形象感,在教学中予以引用,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历史,再现历史面貌。我们看到,时老师在讲述希腊奴隶被用于航海时,巧妙地引述自己看过的一部外国电影,为学生描绘出奴隶被整队地押上海船, 把手铐在船桨上,集体划船与悲惨地在沉船时全部淹死的情景;讲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大种植园中黑人奴隶的痛苦生活时,引述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所描写的黑奴境地;讲华工被欺骗去美国西部开采金矿,从而帮助了美国经济繁荣时,引述了电影《海囚》的内容;甚至在讲赵州桥时,引述京剧

《小放牛》中牧童与村姑的对唱:“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啊?⋯⋯”,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等等,是那样的纯熟,信手拈来,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既重于教学内容,又考究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而且能够把二者完好地统一起来,是时老师的教学给人最深的印象,也是时老师的教学堪称为艺术之真谛所在。我觉得,从教法角度讲,这也正是应该向时老师学习的主要地方。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老师能够在教学上达到炉火纯青和如此造诣,自有其“奥秘”之所在。当然,奥秘不是什么“天才”、“诀窍”,而是他几十年的“学而不厌”。

时老师解放前后曾就学于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两所高等学府的历史系。大学的努力攻读给他奠下了雄厚的专业功底。任中学历史教师后,他又总是在教学工作繁忙的同时,孜孜不倦地学习。正因此,造就了时老师的知识渊博。他不仅古今中外的中学历史课都能拿得起来,教得很好,而且可以从北京人(中国古代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现代史),给中学历史老师进修班上课。他地理知识丰富,讲历史课时铺述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是那样地翔实而生动。他懂得不少自然科学知识,讲课中对于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都可以从其科学本身进行必要的介绍。他具有相当深的文学艺术修养, 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创作过程到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从《神曲》、希腊神话、日本古代神话传说到唐诗和京剧,他都非常熟悉,甚至能够不费

力地背诵出其内容。他对于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各地的文物古迹,总是抱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搜集,然后运用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上。他的大孩子在法国巴黎学习、深造声乐,他特地让孩子寄来巴黎的市区图,以备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巴黎公社时用,他关心时事,讲世界史时总是先从一些国家或地区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讲起,然后追溯到它们的历史渊源。他外文水平很高,能够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引用英文、拉丁文的词汇,从语言的形成角度,丰富历史内容。更可贵的是时老师有着浓厚的理论兴趣和较深的理论修养。且不说他的整个历史课的理论深度与功底,单就他课堂上引用的经典作家的话,就可以看出他对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多么用功。从他的部分课堂教学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他曾经精读过《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列宁主义问题》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多部经典著作。

正是这样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修养,成为时老师从事历史教学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柱。“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只有教师有一桶水才可以教给学生一杯水。对于这个道理,时老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确实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脚注。

时老师还从不固步自封,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其它优秀历史教师学习。我曾经和他一起审查过北京市优秀历史老师的录像,看见他总是那样全神贯注地观摩,用心地思考,观摩后在彼此交谈时,谈出他关于录像的优点和不同看法。私下,他也常常谈到哪一位老师的讲法对他有启发,哪一位老师值得他学习。对外国历史教学的好经验,时老师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坚持我们社会主义历史教学特点的情况下,从来都注意批判地吸收。他对“北京人” 从考古发掘讲起的教法,是借鉴了一本法国教科书的写法;讲古希腊史先讲它对于人类文化的贡献,则是借鉴了一本美国的历史著作。正如蜜蜂那样, 博采众花,才酿出了最甜的蜂蜜。时老师的历史教学,是在虚心学习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才最后锤炼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特色。

不言而喻,在“学而不厌”方面,时老师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很大的。

(孙恭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