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新的大纲各部分历史的“内容要点”部分,无论从体系、观点 和选材上,都比原大纲有不少的变化,它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时代感和紧 密地为国家教育培养目标服务的一面,也反映出了我国历史科学研究的一 些最新成果。这一点希望广大教师在学习时,留心体察和认真领会。

**第四,为了适应“一纲多本”编写教科书的要求和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新大纲在“内容要点”部分还尿量地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比如,新大纲没有明确设置编、章、节,只保留三个层次的标题、题目,其本身也表现了较大的弹性,如“唐代文学”,“明清的小说”; 而且,允许各套教科书可以自己掌握,多讲点、少讲点或讲深点、讲浅点, 并不从大纲上给以硬性的规定和要求。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思想是很深刻的。希望老师们能够认真地学习和很好地领会,然后落实和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

更大幅度的提高,为培养我们祖国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谈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特点

由国家教委颁布、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新历史教学大纲”),与原历史教学大纲(1987 年版)相比, 有着许多的特点和优点,是原“大纲”的一个很好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这些,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体会、贯彻和落实新的历史教学大纲,一定能有许多帮助和裨益。

突出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原来的历史教学大纲,在历史课的课时上规定:“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教授中国历史,共三个学期,一年级每周三课时,二年级上学期每周两课时。二年级下学期教授世界历史,每周两课时。”以每学期 15 周授

课计算,初级中学阶段历史课的总课时为 150 课时。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在“教材的安排”部分中则规定:“五四制和六三制学校的中国历史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初中一年级每周两课时,初中二年级每周三课时。世界历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每周按两课时安排的,一学期的教材内容不超过 30 课时;每周按三课时安排的,一学期的教材内容不超过 45 课时。”

这样,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课时便是 210 课时,比原来大纲规定的课时多了 60 课时,超出了 1/3 还强一些。可以看出,单从课时上看,新的历史教学大纲与原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较,历史课的地位是大大地提高和加强了。

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还以“前言”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历史课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它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学好历史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

这段文字包括了四层意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今天、了解国情,进而认清人类的前途、展望未来和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帮助等几个角度,清楚他说明了历史课是初级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一代新人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应该看到这样明确地说明历史课在九年义务教育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它的巨大教育功能,是原历史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它无疑地是新历史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发展和突出特色。

当然,这一点不仅标志着我们对历史课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历史课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它也向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真正地肩负起国家和时代所赋予历史课的重要使命。

为了突出和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题目中,还具体地提出了历史教学所要完成的三项任务:“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历史教学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及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方面, 较之原历史教学大纲,提出了更加明确也是更高的要求。

**第一,在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方面,除去继续提出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外,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如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稳定繁荣或战乱调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与东汉未年的军阀混战、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历史概念,如旧石器、新石器、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人殉、人牲,以及民族融合、秘密结社、统一战线,等等。这样,对基础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加全面了。尤其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基本线索”既包括了人类社会几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的演进、发展;也包括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如中国古代史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和近代史的一个时期,就是以王朝交替变更、“改朝换代”作为其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同时,它还包括了历史上某些侧面、某些专题的发展线索,如, 近代中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其开端、逐步加深,直到最后形成的历史线索;志士仁人为了救国救民、抵御外侮,向外国学习,寻求真理, 直至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线索,等等。有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外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就不会是一些彼此孤立的零碎史实,而是可以互相联系起来,从而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讲清这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在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原历史教学大纲只提出,历史 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薪的历史教学大纲则把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分出了层次,增加了内容,并使之更加细致。其中,既包括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培养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同时,还规定了提高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这样,通过历史课,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会更加全面,也更为具体,便于教学中予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