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期(或学年)前的备课

这是综览一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准备工作。相对于上一节课之前备一节课而言,它是历史教师带有宏观性质的备课。

学期(或学年)前的备课,应该始于历史教师开始接受这门课程任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在暑假或寒假的前后,学校或历史教研组为每位教师安排其下个学期将要授课的班级和教学内容)。这时候,教师就要通读《历史教学大纲》,尤其是“大纲”中与自己下学期(或学年)教学中关系密切的有关部分。如,以新大纲为例,如果将要接的都是初中一年级的《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即中国古代史的课程,就要着重地学习、体会“大纲”中“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的第三条(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和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第四、五、六条(关于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七条(主要是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问题)和第八条(主要讲中国古代史上的中外关系)等;通读“教学内容”部分中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几点说明”(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内容要点”。与此同时,结合着“大纲”的精神通读一遍将要教的历史教科书, 这遍通读主要是粗略地掌握一下教科书基本线索、主要内容,多从宏观、全局上予以把握,不要求也不可能一课课细致地去钻研它的具体内容。然后,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结合着将要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如对历史课的兴趣、学习态度和以前学习历史课的考试成绩等),制定出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

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应该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所用教材、教学的总任务和目的、课时计划、准备组织的课外活动、乡土教学的安排、在教法上拟做的改革或试验,以及准备使用的历史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

一般地,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要准备三份,两份分别上交给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和历史教研组,以备领导掌握、检查,一份自己留底,于教学中落实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