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问

访问一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历史人物的亲属后人,既是搜集历史资料的重要途径,同时亦是进行历史教育的很好手段和方法。

例如,司马迁写《史记》,有不少真实的历史资料就是通过访问这种方式获得的。他在《李将军列传》中之所以把李广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并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亲自见过李广,并对跟随过李广的士兵广泛地作过了解。他在该传的“太史公曰”中写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在列传中又说:“士卒亦多乐从李广”,及广“引刀自到”时,“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

⑤ 《北京晚报》1994 年 8 月 24 日第 1 版。

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他在《游侠列传》中同样地写道:“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看来也是与这位远近闻名的侠士颇为熟识的。有的则是司马迁与某个历史人物的后人交往友善,而从他们口中得知其先人的事迹。如,《田叔列传》中写了田叔历经刘邦、文景几朝, 居高官屡次直谏、推举贤者,政绩斐然。在该传“太史公曰”中,司马迁写道:“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给予他很高评价。并说之所以自己对田叔如此熟悉,是由于田叔的儿子由“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毛泽东同志更是十分重视通过访问、调查研究了解现实和历史的重要意义。他在 60 年代特别提倡搞历史的人要深入到工厂、农村,了解“四史”(包括个人史、家史、村史、厂史),并指出,“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 50 年代曾经组织师生去河北廊坊地区,深入访问仍然健在的当年义和团的团员,从他们那里了解了很多义和团组织的内部情况及团员们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事迹,还观看了他们表演的当年练武情景,照了一些照片,收集了部分义和团使用过的刀、矛等武器,这些访问记录和文物、照片现在都保存在历史系的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和文物室,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成为向师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内容。

现在,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老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但是,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活过的老人,还有许多都健在, 我们要很好地组织对这些老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访问,以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旧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可歌可泣的斗争业绩,从中受到新旧对比和革命传统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