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确定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必须依据于历史教学的规律,围绕着历史教学的过程。

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历史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认识过程,即通过一定的教学工作和手段,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过程, 包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一切认识过程都包含有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历史教学亦不例外。基于这一规律,历史教学过程一般地遵循着如下的阶段进行: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2.感知历史知识;3.理解历史知识;4.巩固历史知识;5.运用历史知识。应该说,在以上每个阶段中都同时包含有能力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在明确了历史教学的过程以后,很明显地历史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如下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讲述法

指教师运用语言具体形象他讲述史实的教学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学生感知历史阶段的任务,也即是认识历史事实、历史表象的问题。根据学生认知历史的特点,应该说,这种教学方法是在一节课中占用时间最多的方法。如果没有讲述法,学生就很难了解到历史的进程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始末、

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历史上典章制度的内容。它是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细分一下,讲述法又是由叙述、概述和描述三种方法组成的。

叙述法,是教师对教科书中的史实部分有条理地、清楚地进行讲授的方法。如《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一课(北京师范大学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教师在讲述秦的暴政中,农民在当时所负担的沉重徭役、兵役和赋税,秦朝严酷的刑法,以及陈胜、吴广举行起义,刘邦、项羽终于灭秦的过程,楚汉战争的大致经过时,都可以使用叙述法。它的特点是过程要有头有尾,必要时划出阶段,时间、地点清晰,人物活动具体,语言准确、精练。

概述法,是指教科书中非主要部分的史实,只需要教师给予简要概括地勾勒的讲授方法。如,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派出几支起义军进攻咸阳的过程、各地人民响应陈胜纷纷起义的情形、刘邦西入关灭秦的经过和楚汉战争四年中双方相持和小仗接触的过程等,就只需概括地勾勒一下即可。如果过细地去一一讲授,不但课时不允许,而且还会冲淡重点,显得头绪繁多而杂乱无章。

描述法,指教师对一节课的重点史实部分必须做出生动形象的细致描绘的讲授方法。如,秦末农民战争中关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骊山墓的豪华情景,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的慷慨场面,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主力军的惊天动地厮杀以及楚汉战争中,刘邦在垓下包围了项羽,使其“四面楚歌”最后自刎乌江的情形等,即都需要运用描述法讲授。描述法好像是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的特点是讲人物要有人物的形象、语言和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讲事件应有历史生动的情节,引人入胜;讲场面要有气氛的烘托,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历史才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形象地“再现”出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显然,在讲述法中,以上三种方法缺一不可,而且还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浑然而成一体。

第二,讲解法

指教师对教科书中需要理解的部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方法,加以讲授的教学方法。它要解决的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历史知识阶段的任务;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揭示历史本质的过程。讲解法同样是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例如,对于《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关于近代中国被迫与资本主义、帝国

主义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需要运用讲解法予以讲授。这些不平等条约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开始,直到《辛丑条约》,其主要的内容大致包括了割地、赔款、开商埠和允许列强侵略者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等项,而且一次比一次要严重得多。教师讲授时,即可以在叙述清楚每次“条约”的一项条文后,给学生分析它对中国的危害、影响,并恰当地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中相应条文作出比较,最后综合、概括出每一个不平等条约都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一步;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道路,到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地加深,直到《辛丑条约》,中国最终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讲解法应该与讲述法密切地结合起来。讲述法是讲解法的基础,它在叙述、概述、描述史实的时候,应该已经“寓论于史”,为讲解法做了很好的准备;而讲解法又是讲述法的必然发展和升华,只有通过讲解法使学生理解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才有可能更好地掌握讲述法所讲授的史实。

第三,谈话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进行师生“谈活”,并通过其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不但很好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也能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谈活法可以在一节历史课开始时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环节中运用,也可以在讲完新课的“小结”环节中运用,还可以于讲授新课的整个过程中加以运用。在复习课中,也有的都是穿插着使用谈活法,进行教学。它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讲述法、讲解法以外,经常运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对讲述、讲解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谈话”的内容一般地有以下两个方面:

  1.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复述学习过的历史“旧”知识,温故知新,理解教师即将讲授的新知识。如,当教师讲完中日甲午战争后,讲授《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时,即可以提问学生以前学过的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和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从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等项条文上认识到,《马关条约》比起以前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更为严重,它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中华民族的危机都大大地加深了。在提问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一条,是以前各个不平等条约中所没有的,它表明资本主义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在向中国输出商品外又增加了“向中国输出资本”,从而更加疯狂地掠夺了中国的财富。

  2. 通过“谈话”,让学生自己分析某些历史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同样是讲授中日《马关条约》,可以如上所述的那样, 由教师给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运用谈话法让学生从《马关条约》与以前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比较中,自己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以上的结论。这种方法如果是在讲述中英《南京条约》时可能不宜采用,而在教师分析过中英《南京条约》和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后,已经给了学生以示范,初步教会他们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方法和思路后,运用谈话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就是完全可以做的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谈话法,一是必须提问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或是学生的能力所能分析的问题,而不要提问那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事实或者无法分析的问题。如,有位教师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还没有讲述战争经过的情况下即提问学生:“你们说说德国应该怎样打这场战争?”结果学生都不知所云。事实是这场战争非常复杂,偶然的事变会层出不穷,谁能够在战争刚刚爆发时就准确地说出它会怎样打这场战争呢?!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学生。这样的提问显然是不正确的;正像有的听课教师批评的那样:“我们怎么能够让学生事先知道德军参谋部的事呢?”二是,谈话法只能是在以讲述法和讲解法为主的情况下,穿插其中加以运用,一堂课都用谈话法是绝对不行的。过去有的教师曾经在一节历史课里提问 50 多人次,结果学生只是不动脑筋地简单回答“是”或“不是”,根本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一节历史课就更谈不上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应有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这种形式主义的“谈话法”,早已遭到了广大教师的摒弃。

第四,读书法

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获得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几套新编历史教科书普遍增加了篇幅、加强了史实, 而且还分出供学生阅读的小字(或异体字)部分、注释部分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使用读书法就更显得重要。

读书法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正文部分或大字部分,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阅读一些变法或制度的内容、近代某些不平等条约的条文和某些历史事件的意义、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某些小字部分或注释部分,了解更多的史实,代替教师的叙述,帮助学生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地认识历史;还可以专门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某些历史原始资料,以提高阅读资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加深历史的真实感。使用读书法,同样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并且是配合着教师的讲述、讲

解来进行。有的教师在一节历史课中,只写几条板书提纲,然后便放任不管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科书,最后再提问学生几个问题或者迳直地让他们写作业的做法,有时也冠之以“读书法”,其实是取消教师讲授的一种不负责的做法,根本收不到历史课应有的效果;它与我们说的读书法这种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码事。

第五,直观教具演示法

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演示历史直观教具或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对于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历史,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它几乎是每节历史课都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历史直观教具的种类很多。前边提到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册应该是为教师和学生最普遍使用的历史直观教具;由于教科书、历史地图册学生人手一册,且又能最密切地配合着教学的内容,因此在历史直观教具演示的教学方法中,理应成为首先使用的重要手段。

此外,历史直观教具还有实物、模型、挂图(含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图解、表解等。

实物,实际上是一些历史文物,如古陶瓷、古钱币等。它具有真实感强的效果,完全可以作为直观的历史资料使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实物却不易得到,因此,常常是利用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物展览的方法或者通过使用实物模型的方法代替之。

历史实物模型为按照历史遗址、遗迹、遗物(即文物)或历史文献的记载而制作的模拟物,如半坡氏族遗址和居住房屋的微缩模型,秦始皇陵兵马桶的微缩模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像模型和他们制作使用的旧石器、骨针模型,以及西汉楼车、唐代的曲辕犁等器物与张衡发明制作的“候风地动仪”等模型。这些模型如果制作科学,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代替实物所发挥的功效。

历史挂图,是把教科书上的插图、历史地图册上的地图或其它图片加以

放大,挂在教室前的黑板或墙壁上的直观教具。有的可由教师自己绘制,但是,更多的情况下由专门出版社制好,学校购买使用即可。如中国地图出版社为新编历史教科书制作的配套历史地图挂图即是。挂图清晰醒目,可以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教师边讲授边指图,比教科书上的插图更能够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更佳。

历史图解和表解,也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直观教具。有表现历史上某些地域观念和政治形势的图解,如关于我国历史上公元 220—280 年的“三国鼎立”形势图解即是一个:

有表现历史某种阶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如可以把西欧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等级制度(世俗的)图解为:

有表现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表解,如中国历史上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官制可以表解为:②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

郡尉 郡守 御史

县尉 县令(长) 地方

(郡县)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幻灯、投影仪、闭路电视等。幻灯和投影仪可以在课堂上放映或投射出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既清晰,又将原图放大,很便利教学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闭路电 视已经在一些省市的学校中逐渐地推广使用,如北京市不少的学校就拥有了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着讲授的内容,放映某些电视片的剪辑片断,有声有像,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如,北京市一位教师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就在相应之处放映了剪辑的关于美国黑人奴隶在庄园里痛苦劳动、生活的片断和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遇刺情景的片断,为这节课确实增添了光彩。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具演示法必须与讲述法和讲解怯配合使用; 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着演示教具或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演示教具或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又需要辅之以讲述和讲解,二者融为一体,相得

② 以上图解、表解选自《教育大辞典》第 375 页拙撰《历史图表》条,1990 年 6 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益彰。在课堂教学中,切忌形式主义地为使用历史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使用它们,甚至在一节历史课中,很少教师的讲述、讲解,而专一地以大量使用教具等手段为胜。实践证明,这样只能打乱学生对于系统历史知识的掌握,把历史课弄得支离破碎,影响其真正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