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丞相

陆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黄武七年(228),他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 作为元帅指挥九万大军迎击魏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斩获万余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余辆和无数军资器械。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他官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东巡建业,征陆逊赴武昌辅太子,并任荆州牧及掌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赤乌七年(244),陆逊继顾雍之后任丞相。孙权在所发布的任命诏书中说:“惟君天资聪叡,明德显融,统任上将,匡国弭难。夫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 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织,敬服王命,绥靖四方。于乎!总司三事, 以训群僚,可不敬与,君其勉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陆逊曾经建议扩大军屯,增广诸将屯田面积,以弥补粮食不足,甚得孙权的赞赏。他主张实行德政,缓刑罚,宽赋调。孙权写信对他说:“设立法令,是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犯的人,没有刑罚以威慑小人哪能成呢!这是先令后诛,使人免于犯法。”孙权还令抄写法律条文送陆逊征求意见。但终因孙吴的法律比较严酷,后来陆逊又上疏说:“臣以为法律严峻,而下面犯法的人仍很多。近年以来将吏获罪者,虽然因为不慎,可加以责罚,但天下尚未统一,我们正在图谋进取,故小过应该宽恕,以稳定下属的情绪。尤其目前军政事务繁多,用人要以才能为先,只要不是不可救药和不能容忍的,都请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才干。”陆逊反对穷兵黩武,极力劝阻派兵征伐夷州、朱崖和北讨公孙渊等军事行动,提出“育养士民,宽其租赋”的建议。他说:“平乱讨逆,需依赖兵威;农桑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今战争不能止息,百姓蒙受饥寒之苦。臣以为应当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六年(237),中郎将周祗奏请在鄱阳召募郡民为兵,孙权以问陆逊,陆逊认为此郡百姓易动难安,不能召兵,周祗固执己见,果然引起鄱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动乱。陆逊发兵讨伐,才平定了这场动乱,并选拔精兵八千余人。后来,谢渊、谢

厺上书要求“兴利改作”,陆逊奏议说:“国以民为本,强盛出于民力,财富来自百姓。民富国弱,民贫国强,是从来没有的,所以治国者得民则治, 失民则乱。不让百姓得利,只要求他们效力,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请圣上降恩,宁济百姓,待数年以后,国家比较富裕,再图改作。”关于“兴利改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其详①,从陆逊所说看,可能是对老百姓的巧取豪夺。

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濬窃窃私议,相对流涕而已。

陆逊担任丞相后,仍然驻守武昌。这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不睦,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一再上疏规谏,他说:“太子正统, 应有磐石之固,而鲁王为藩臣,他们在尊卑俸秩上当高下有差,这样才能使他们彼此得所,也使上下安定。”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接着,孙权连连派遣内廷使者谴责陆逊。赤乌八年(245)二月陆逊饮恨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① 《三国志·吴书·顾雍传》:“(吕)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所谓“兴利改作”, 或如此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