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西魏

永熙三年(534)五月,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欢,事泄,高欢有所戒备,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阳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进攻,难以守御,宇文泰心存王室,不如前往关中,凭借宇文泰的力量与高欢抗衡。”孝武帝深以为然。先是,秦、陇刚平,夏州长史于谨曾劝宇文泰上书孝武帝,徙都关中,效曹操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宇文泰接受了这一意见,将高欢结好自己的书信都封交孝武帝,以示忠于王室之心。及孝武帝欲伐高欢,又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屯于黄河、渭水合口处, 以为声援,令秦州刺史骆超率轻骑一千入洛阳,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贤领精骑一千赴洛阳。因此,当孝武帝向大臣征询徙都关中的意见时,上下几乎都表示同意。七月,孝武帝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皆由泰定。是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北魏分裂。

初,孝武帝与高欢有隙,畏欢权重,欲结援宇文泰,借泰之力量击欢, 及徙都长安,政由泰出,仍受制于人,心中不悦,与宇文泰渐生嫌隙,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永熙三年(534)十二月,宇文泰以毒酒害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明年正月,文帝于长安城西即位,改元大统,宇文泰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军政大事尽出于泰手。从此,北魏分为东西,高欢与宇文泰皆居相位,军国大事总属相府,成为实际的统治者, 元氏皇帝不过是傀儡而已。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劲敌,急欲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 而东西魏力量对比又十分悬殊,东魏地广国富,人口逾二千万,兵强马壮, 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衙署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并提拔了武功

大姓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拟订治国大纲,革新政治。